近年来,
大家时不时就会在朋友圈
看到此类求助信息。
不少人都会愿意点进去,
并且捐出一份爱心。
近日,梨视频拍客的一段
卧底“水滴筹”视频登上微博热搜!
让不少曾经信任过这个平台的人
感到寒心...
卧底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
高薪+绩效考核,审核漏洞多
拍客卧底发现,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视频中曝光了“水滴筹”筹款的众多漏洞。
图源:@梨视频微博
筹款顾问地毯式扫楼,基本一下午扫大半个医院。他们挨着病床问病人困不困难,需不需要筹款帮助,引导患者发起筹款。而对于这些工作,他们还有着话术培训。
图源:@梨视频微博
这些筹款顾问,有着高薪以及绩效考核机制,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每个月最少要有35单的业绩,不然就要被淘汰。
图源:@梨视频微博
筹款顾问工作有一套固定模板来撰写求助故事,水滴公司依靠“水滴筹”地推形成的场景和流量来销售保险,操作失范且消耗了社会爱心。
视频中,顾问在给患者家属介绍时说:“比如有个患者生了癌症,别人在给他捐款的时候,我们会给他推送一个癌症保险。在这个时候,他购买保险的几率是较高的。”
图源:@梨视频微博
此外,拍客卧底还发现,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图源:@梨视频微博
水滴筹回应:
线下团队暂停,彻查违规行为
11月30日下午,水滴筹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已第一时间由水滴筹总经理牵头,线下各区域筹款顾问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负责人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宁波、郑州、成都等地,开展相关情况排查。
图源:@水滴筹微博
对于报道中部分内容,水滴筹还做了如下说明:
1、 水滴筹组建线下服务团队的起因,是发现一些年纪偏大、互联网使用水平较低的患者,在陷入没钱治病的困境时,还不知道可以通过水滴筹自救。水滴筹不希望任何一名有需要的大病患者错失自救机会,因此组建了线下服务团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筹款支持服务,比如患者关怀、平台协议讲解、医疗服务支持、与医护核实等。同时,对那些协助发起了不符合筹款条件的项目的线下服务人员,平台有严格的惩戒措施。
2、线下服务团队在申请发起前的服务仅仅是层层审核机制中的一环。限于目前个人家庭资产情况普遍缺乏合法有效的权威核实途径,平台采取覆盖筹款发起、传播、提现等环节的全流程动态审核,借助社交网络传播验证、第三方数据验证、大数据、舆情监控等技术和手段对筹款项目进行层层验证。
3、 关于报道中提到的财产信息审核、目标金额设置、款项使用监督等问题,水滴筹皆建立了相应的审核机制,确保财产等信息的充分公示并联合第三方机构验证,同时持续跟进款项的使用情况。
求助者财产等信息审核方面,发起人会对包括求助者财产状况在内的所有求助信息全面公示,患者社交网络中的熟人会参与证实、举报、评论,而平台会针对其反馈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核实,比如由患者所在地的村(居)委会、车管所、房管局等机构提供相关证明, 与患者的就诊医院进行电话或实地核实等。
目标金额及款项用途方面,对于目标金额超过一定额度的筹款,平台会强制要求发起人提交预期医疗花费的权威证明,对于无法提供的,限制其发起目标金额过高的筹款。重大疾病的医疗花费常常会由于病情改变、治疗方式调整等原因动态变化,平台会持续监控筹款进展,并正在积极尝试打款到医院或分批打款等方式,确保款项用途。同时,平台在打款后也会持续要求发起人更新患者治疗进展和钱款用途,面向赠与人的举报通道仍保持开通。近期,某失信筹款人挪用款项,被水滴筹起诉退还了全部筹款,便是通过平台的持续跟进机制发现并处理的。
网友热议:
真令人寒心啊!
该卧底视频曝光后,不少网友声称令人寒心。
有人愤怒地说今后再也不信;
有人呼吁严惩不贷;
还有一些小伙伴表示“仍相信善良”。
唯有规范,
才能不让好人寒了心!
网络个人大病救助帮助了很多因贫困而无法得到救治的人,但另一方面,因监管疏漏,以水滴筹为代表的网络个人大病求助平台还频频曝出“诈捐门”。如德云社演员吴鹤臣有车有房也募捐等。
水滴筹平台官网显示,已为患者筹到200多亿救命钱。为什么选择水滴筹?其官方表述为筹款简单,如实填写求助信息,即可发起筹款;最高能筹50万;还有筹款老师1对1解答所有筹款问题。
图源:水滴筹官网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很多捐助者出于对此类公益平台的信任,愿意伸出援手,但宽松监管必然将长期损害公众利益,挑战自身的商业模式。
用互联网搭建互助和自救平台,
是一种有益的新尝试,
唯有规范才不会让爱心消耗。
不要让善良的人寒了心!
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
来源:光明网、新民晚报、@梨视频微博
合作热线:0512-65180363
名城君ID:mc-7717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TaWx24BMH2_cNUgHa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