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怪象”,奶奶们宁愿被埋怨,也不愿帮儿媳带娃,为啥?

2019-07-07   声声慢寻觅觅

现在我国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都发展的很快,因此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家中有小孩的家庭大概都有过这样一种选择:家里的媳妇是继续上班呢,还是专心在家带娃?

对于女人来说,带娃重要,但独立的经济来源同样很重要。经济来源不仅是自己在婆家的底气,最现实的是,大多数普通的家庭,无法仅靠男人一个人的工资支撑。因此家中的公婆不得不继续发挥余热,帮儿子儿媳带娃,好让他们能正常工作。

尤其在农村,公婆和儿子媳妇都住在一起,婆婆不帮忙带孩子还真有点说不过去。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讲究科学育儿,婆婆很多带孩子的方式,在媳妇眼里就很“不科学”,有的甚至难以忍受。本身婆媳关系就不好处,带孩子又是个累活精细活,到头来还总是被儿媳“说教”。农村新“怪象”,奶奶们宁愿被埋怨,也不愿帮儿媳带娃,为啥?

张青才嫁到村里老杨家的时候,婆婆杨老太对她挺好,两人虽然不是很热络,但是相互尊重,从没起过大的冲突,她怀孕生孩子坐月子的时候,婆婆对她一直都照顾有加。当她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就继续去上班,孩子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交给婆婆带。

渐渐地,两人因为孩子的问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一个认为孩子从小就要规范,该吃吃该睡睡;一个认为孩子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再大点再来规范。一个认为孩子不能多吃零食,特别是糖;一个认为孩子看着可怜,吃一点没事,总是忍不住准备很多零食备着……张青认为是婆婆惯坏了孩子,让他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可婆婆却认为是张青太苛刻。两人因为孩子的问题,常常剑拔弩张。

杨老太平时带着孩子在村里逛的时候,和同样带着孩子的其他奶奶聊天,才发现类似的情况几乎家家都有,大家的一致看法是:“别帮儿媳带娃”,并总结出了以下4点原因。

1、帮忙带孩子婆媳矛盾更多

婚姻里,婆媳关系一向是不好处的。那些没有长期住在一起的婆媳还好,偶尔见一次,彼此都能维持客气和尊重,常年住在一起的,很容易产生矛盾。

原本矛盾也许是局限于生活习惯上,婆婆帮忙带孩子后,两人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又成了新的导火索。有的还会叫自己的母亲来帮忙带孩子,虽然在媳妇的角度来看,她或许只是想解决带孩子这件事,但无形中却打了婆婆的脸,让两人之间脆弱的关系变得破裂。

2、儿媳不懂感恩

“当初带孩子是看小宝可怜,爸妈都没时间带他,给保姆又不放心,我就去做一个免费保姆呗!结果,我为了孩子操碎了心,他们却完全不懂得感恩,反而觉得这是我应该的。孩子发烧感冒什么的,还不停怪我没有照顾好孩子。做再多也没有个感谢,还是要挑毛病,早知道我当初不如选择安享晚年。”这是村里李老太说的话。

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下一些年轻父母的看法,他们忘记了养育孩子本来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反而认定了这是老人的本分。老人帮忙带了孩子,没有体谅没有感谢不说,收获的全是抱怨和责怪,这也让婆婆们伤透了心。

3、自己还有老人要管

现在人的平均寿命都逐渐增长,况且大多数农村人结婚生子都比较早,别看有些人已经当奶奶了,其实她们的年龄并没有很大,有的也才50岁左右,上面还有老人需要照顾。

除了老人之外,有的还得操劳还未结婚的儿子以及还未出嫁的女儿的事,一天到晚已经很忙了,实在是没有精力和心思再来照顾孙子。

4、身体吃不消

有的老人没有办法帮忙带孩子,是因为自身的身体状况不允许。村里的于老太说,自己的儿子媳妇都在城里上班,媳妇刚生了二宝,自己很想去帮忙,但由于去年中过风,现在虽说已经恢复了不少,行动却依旧不是很便利,去了照顾不好孙子反而会成为儿子儿媳的拖累,因此两个孩子都是小两口自己想办法照顾的。

其实,只要条件允许,孩子最好是父母自己带。孩子最需要陪伴的,也就是最初的几年。如果婆婆愿意帮忙带孩子,要记得感恩,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包容,多多沟通,只要是为孩子好,绝大多数婆婆还是会虚心接受的。

大家有遇到上述的情况吗?你们家的孩子是谁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