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阻止疫情的扩散,很多人一直在抗疫一线奋战。除了人力以外,设计与科技也在积极参与这场抗疫战。你知道吗?不论是“火神山”“雷神山”的拔地而起,还是无人机喊你回家戴口罩,这其中都离不开科技的助力,我们的医疗技术和各种黑科技,更是让世界刮目相看。本期继续带大家盘点在抗疫前线中的黑科技。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装配人员调试口罩机。
无人机
医院消毒可以用机器人,那户外区域消毒怎么办呢?这时无人机便派上了用场。早在2月初,无人机领军品牌大疆就出动了大疆防疫服务队使用无人机对深圳龙岗区宝龙工业园进行消毒。据悉,该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作业用时为两小时。喷洒区域主要为园区内操场、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
除了能消毒,无人机还能用来运输物资。疫情暴发后,顺丰就成立了无人机特别行动组帮助疫区解决物资运输的难题。就连收费站的登记核查也派出了无人机悬挂着二维码,方便交警对车内人员快速进行登记核查、测温等。
在交通疏导及防控宣传上,无人机担任起“空中卫士”,为抗疫提供了众多实质性的帮助。
比如我们看到有些一线防疫工作者使用无人机来检查辖区内是否有聚集情况。对于区域人群聚集,无人机可自动靠近人群上空,采用高精度红外测温,对所有人进行在线测温。确定无发热异常后,再进行喊话驱离,督促人群散开。还有些无人机挂上货仓之后可以用来派送快递,在最短时间内将物资运送到需要的地方,既保证了送货时效,也能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员往来,避免交叉感染。
远程医疗平台
3月3日,云南首个AR/5G的三维数字化远程会诊系统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启用。这意味着即使患者不在场,专家们也可以隔空进行诊断。医生只要戴上VR眼镜,一个三维立体的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就会出现在眼前,肺部病灶一目了然。本次疫情已调动了全国医疗力量,然而在5G时代,各地的医疗力量不必亲赴一线也能救死扶伤。比如华为为火神山医院捐赠的远程医疗平台,可以直接对接到远在北京、上海的优质医疗专家。该方案由华为TE20视频会议终端+5GCPE+智慧屏+华为云组成,系统支持1080P高清画质。
据了解,华为云WeLink如今开放了“远程医疗方案”,包括提供远程诊疗、远程探视、远程会议、病案收集、定向推送等五大功能。通过“远程诊疗”和“远程探视”,专家医生即可进行全方位的高清远程会诊指导,及时诊断和医治,群众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远程探视家人,避免感染风险;“远程会议”则提供1080P高清会议体验,具备多终端入会,4K高清共享,多人同时标注等功能,可千人同时在线;“病案收集”可实现在后台统一查看和便捷统计案例,数据看板支持随时查看和一键导出,让疫情管理更智能;“定向推送”通过华为云WeLink小微助手来推送疫情防范指南、疫情注意事项等内容,实现信息快速传递。这套系统将进一步提高病例诊断、救治的效率,并一定程度上缓解武汉一线医护人员调配紧张的情况,减少外地医疗专家前往武汉的风险。
AI算法和5G新应用
根据浙江省疾控中心的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是基因组序列最长的病毒之一,用常规方法快速检测基因组全貌非常困难,而临床的诊断却要在基因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而阿里达摩院的AI算法,是基于当前最新的诊疗方案、钟南山等多个权威团队发表的关于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论文,突破了训练数据不足的局限,基于5000多个病例的CT影像样本数据,学习训练样本的病灶纹理而研发建立的。算法可将3~4小时的分析流程缩短到半小时,因此医生可以尽快掌握病毒是否有变异以及特征,为防控、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同时阿里达摩院也宣布向科研机构免费开放阿里云超算系统的全部算力,在基因诊断、药物筛选上的速度会比常规手段更快。
除了运营商和终端,今年的一场疫情,让人们对于5G带来的改变有了新的认识,让5G彻彻底底应用起来,其高速率、低时延的特性,也正是医疗领域所需求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之初,火遍全网的“云监工”项目,正是基于5G网络,将视频信号传到了我们的手机当中。除此之外,在此次抗疫行动中,5G热力成像测温系统、5G云端智能机器人、抗疫新闻发布会的5G全网直播让人感叹5G几乎是无处不在。5G短时大量的数据收发能力,也能与强大的本地AI性能相匹配,可以说5G是本次抗疫战争的科技中坚力量。
投影式血管成像仪能显示血管分布图像,帮助医护人员快速找到血管。
航空技术制造口罩机
也许你想象不到,你戴的口罩可能是运用歼-20技术制造的。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在接到制造全自动口罩机的任务后,半小时“组队完毕”,4小时完成任务评估、组建设计队伍,3天完成图纸设计,16天造出样机。
为了尽快完成口罩机的研制,分布在全国6省份的7家单位近700名专业人员投入了研制生产,通过运用歼-20技术制造全自动口罩机。这种口罩机和传统口罩机相比,24小时不停工,每台一分钟能产100只,已制造24台机器,预计日产300万只。设备开机后,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可自动完成生产任务,一人可同时操控多台机器,具备用人少、效率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充分缓解了眼下传统口罩厂人力短缺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在接到命令时,造飞机的他们连口罩机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通过充分运用歼-20、歼-10等先进战机的研发经验,全面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及无纸化设计技术来研制全自动口罩机。从零起步到成功研制出具备单台日产能14万只的全自动口罩机,中国航空人完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交付。
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
不知大家在医院有没有遇到过,挂水时由于护士找不到血管被白白扎好几针的经历,那过程想想都瑟瑟发抖。
在疫情期间,我国的医疗团队为提高静脉穿刺效率,采用了西安中科微光影像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投影式血管成像仪。当你把这款仪器照着需要寻找血管的皮肤区域,它便能直接显示出血管的分布图像,这样医护人员就能快速地找到血管进行静脉穿刺,以后再也不用白白多挨针了。同时它还适用于婴幼儿、老人、肾病及血管外科等各种临床使用场景。
更高级的是,这仪器的2.0版本在亮度上还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切换,比如绿光模式、蓝光模式、优化模式、红光模式、紫光模式、深度识别模式等,而且还可以通过拍照把照片保存在内存卡中,从而更好地辅助临床进行血管评估。不仅功能强大,外观也很轻巧便捷,可随身携带。该仪器还获得了我国2019“好设计”金奖。
当然,除了文中说到的这些,在本次抗疫中还有更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科技应用在一线,正是这样设计+科技的组合,才铸就了“一道抵挡”病毒的壁垒。疫情终将会被战胜,但为抗疫奋斗过的人不会被忘记,参与过抗疫的新技术也将会被更广泛的应用,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人因科技而受益。(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