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北碚红楼

2019-10-09     痛快旅游

红楼是北碚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是由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北碚的开拓者卢作孚先生于1932年亲自主持修建的。三层楼的砖木结构,3层加阁楼,为歇山顶,高14. 2米,建筑面积为1498. 5平方米,红墙黛瓦,飞檐翘角,造型典雅,故称红楼。

红楼坐落在北碚公园火焰山麓,现为北碚美术馆大门在北碚公园大门左侧。

直通红楼的石阶有点陡峭,体现了重庆的山城特色。

拾阶而上,抬头便是红楼一角,曾有人诗赞云:“更倩红楼添一角,江山顿觉太玲珑”。

红楼前方是2015年建成的顾毓琇先生铜像,顾毓琇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电机工程专家、自动控制专家,亦是一位教育家、戏剧家、诗人、音乐家、翻译家、佛学家、书法家。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化史的巨匠”、“文理大师”和“文化奇才”。

这位文理兼长的大师,与北碚结缘极深。抗战之初,顾毓琇移居重庆北碚,时任教育部政务次长。他在北碚生活工作两年多,且有许多成就和动人的故事,创作了《古城烽火》、《岳飞》等九个剧本和一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另有多首抗战救国诗词和书法作品问世。

红楼当初为兼善中学校舍,抗战伊始,兼中迁至鸡公山,中央银行在此设立办公处,蒋介石每次来北碚均下榻其间。1944年6月22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曾到此观看滑翔机表演。

抗战胜利后,民生公司图书馆迁来,与北碚民众图书馆合并,在此成立北碚图书馆。后为北碚图书馆历史资料部,楼内所藏32万册古籍和民国、抗战历史书籍。据说当时在四川地区首屈一指,甚至在全国都少见。现为北碚美术馆、北碚画院。

在红楼入口左侧矗立的红楼简介

红墙黛瓦,飞檐翘角,掩映于苍翠郁绿之中的红楼具有典型中西合并的民国建筑风格。

1989年7月30日红楼成为北碚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15日升级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红楼与峡防局旧址等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的旧址群一起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红楼悠然漫步,仰望树荫下的屋檐窗户,有一种超越时光的宁静。

红楼侧面的柱子上有一块刻有“基石”和时间的石碑

这些应该就是饱经岁月风霜的红楼基石

在红楼的浓郁文化氛围里,沾染满身的书香诗意,静静享受漫时光。

红楼作为重庆北碚地区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也是民国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旧址之一,对研究民国时期建筑样式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F78sm0BMH2_cNUgmy-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