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10个农贸市场6个都姓“私”!江都大会堂原址新建综合性农贸市场如何?

2019-12-22   江都新闻

农贸市场是居民“菜篮子”供应的重要场所

涉及百姓民生

更是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

其综合整改一直是文明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

江都主城区:城北、明珠、兴厦、中心、龙川、七闸、太阳城、李坝(广州路)、华磊、张纲等10个农贸市场,是每年文明创建“大考”的必考课题。

经过多年来的创建

农贸市场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今后又有哪些规划设想?

带着问题

记者实地走访了城区各大农贸市场

并采访了有关职能部门

市场超市化 管理规范化

“逛农贸市场买菜,就像逛超市。”如今,很多市民有这样的感受。自2014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程,累计投资额5000余万元,按照农贸市场建设标准新建2个、改造提升4个,农贸市场管理引入市场化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

其中,张纲、七闸农贸市场按照现代化标准进行了新建,城北、广州路农贸市场实施了超市化经营,功能分区清晰,过道宽敞整洁,岛式台位设计方便市民选购。针对农贸市场“场外场”的违章摊贩,广州路、城北农贸市场设置了景观式亭棚,安置摊贩,根治农贸市场门前无序经营行为。此外,在十大农贸市场之外,今年我区还新建了仙女镇樊套农贸市场、翻建了双沟农贸市场,对中心农贸市场屋顶大棚进行了全面改造。

双沟农贸市场

樊套农贸市场

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无序……农贸市场周边市容管理也是“老大难”。2016年,区城管局创新农贸市场周边管理新模式,决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市场专业力量,交由区保安服务公司代管,承接农贸市场周边市容环境管理业务。明珠、太阳城、龙川、李坝、张纲等农贸市场率先试点,社会各界反映良好。

产权私营 逐利轻管

目前,10个农贸市场中,仅城北、七闸、广州路、张纲4个农贸市场是集体性质,其余6个均为私营。

城北农贸市场

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整治,十大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经营秩序、配套设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提高。但受制于市场属私产权、管理力量不足等原因,整治之后的农贸市场环境及经营秩序难以维护。主要原因是,私营市场开办者和管理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普遍存在“重收费轻管理”问题。

中心农贸市场

中心农贸市场是大棚市场,由于先天规划不足,居民房与经营用房并存于市场,市场有12个出入通道,车辆、居民、消费者穿行于市场,秩序较乱,管理难度大。

龙川农贸市场位于交通主干道旁,由于规划不足,虽经多次整治,但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根治,市场周边流动摊点、临时摊点较多,居民破墙开店问题严重,环境卫生秩序问题较差。其他私营性质的农贸市场或多或少都存在上述同样的问题。

回购、返租 根治顽疾

如何解决农贸市场“久治不愈”的顽疾?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合同科科长王健告诉记者,“可以向周边地区高邮、广陵、景区等学习,对私营农贸市场采取回购、返租、政府托管模式,进行统一管理,永久解决痛点。”

王健表示,考虑到大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隐患问题,对改造难度较大的农贸市场建议进行关闭整合,将龙川、龙城、中心农贸市场整合,彻底关闭人民路菜场,建议在江都大会堂原址新建一个综合性农贸市场。

在有一定规模的在建小区,建议新建小型农+超邻里中心,方便附近居民买菜、购物。

今年8月,《扬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明确了政府牵头设立市场监督管理、商务、城市管理、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公安、消防、街道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贸市场管理协调机构。“江都应建立农贸市场联合监督检查制度,成立农贸市场管理协调机构,由各职能部门参照各自职能,牵头督查,把‘菜篮子’工程实实在在做好、做实。”最后,王健如是说。

来源:今日江都

作者:江都融媒体记者 周圆 朱嘉雯

编辑: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