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基因决定你的聪明度,环境和自身的努力同样重要

2019-10-17     全球聚焦520

现在我们抛弃了许多的科学理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观念都被刷新了,这次,我们又要刷新一个理论:环境对基因的影响。

当人们在剖析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时,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就是假设这两个方面是可以分开的。有人问一位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先天和后天哪个对人性影响更大?”,他是这么回答的:“哪个对矩形的面积影响更大,长度还是宽度呢?”回答得真够聪明的,两个其实都有影响,只是大小不一样而已。

这只是加深了人们的误导性,犹如牛顿的时空关系一样,遗传和环境是一对正交关系的概念。而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更像是爱因斯坦的时空关系,遗传与环境彼此交织在一起,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与直觉相悖的结果。当然,专家们对此早就心知肚明。他们意识到,大多数的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的不仅是基因,还有环境。

于是就有了“在不同环境下分别养大的同卵双胞胎”的研究,针对的是共享了大部分的基因,但不共享成长环境的情况。还有30多年来耳熟能详的“延伸的表现型”,有机生物体受基因的驱使,改造它们的生存环境。另外,尽管表观遗传学还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但它已经揭示了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改变基因的影响,而在这些方式中起作用的不是核苷酸序列,而是大部分与基因所处的环境有关的其他因素(当然这些因素也包括其他基因、认知水平、营养,家庭环境等)。

由多尼克.卡明斯在2013年10月发布的长篇大论,引起了轩然大波。他是英国右翼教育部长的顾问。在这篇就英国教育政策所发表的报告中,他表示,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其实他讲得没错)。这让很多评论家特别是左翼评论家,将他的言论等同于教育无用论。

在这些评论家牛顿式的“先天与后天”的世界观里,性状的遗传是一个不变的法则。人类,特别是孩子们,就像是基因的囚犯,这简直荒谬!可继承性并不是可变的反义词,一定要非此即彼吗?而且,当我们说一种性状的遗传力强的时候,并不是说环境没有用,实际上遗传力分数的高低本身就受环境的影响。拿身高来说,在发达国家,身高的遗传力大约可以发挥到80分。可这只是因为在发达国家里营养水平普遍比较高。

而营养不良或饥荒盛行的国家里,环境的因素就起主导作用了,身高的遗传力就会低很多。学习成绩的遗传力高并不说明教育无足轻重。怡怡相反,从一定程度上讲,学习成绩的遗传力高就是现代推行的普遍教育的结果。如果每个孩子都处于平等的教育,同一起跑线上,那么学习成绩遗传力的发挥就会达到100分,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的好坏就只能用基因来解释了。

各位看官辛苦了,来吃串葡萄!有甜有酸

这种技术细节其实很多人都不懂,其实,许多科学实验都表明了这一点,遗传值会受到孕期的环境因素影响,反过来,遗传值也会在后天有不同的表现。只能说,没有全能的人,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的特长,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虽然也可以学习,但还是会决定成就的大小。你让姚明去弹钢琴,让贝多芬去打球一样的道理,这是一个人的天赋,我们不能否认。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教导,没有适合的环境发挥,他们也只是平凡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swT7m0BMH2_cNUgDE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