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行供应链金融活动过程中,各供应链金融利益相关方/参与主体的角色和结构关系,以及它们与制度和技术环境的关系构成了供应链金融生态。
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结构
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结构包含四层:供应链金融源、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供应链金融资金方、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
1、供应链金融源
供应链金融的受益主体主要是依附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相关企业,通过融入到供应链的产、供、销各个环节,借助核心企业信用提升供应链上中相关企业的信用,拓展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
在供应链金融发展初期,实施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而在产业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不再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绝对主体。掌握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真实贸易的行业龙头企业、B2B平台企业、物流企业等各参与方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切入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
3、供应链金融资金方
供应链金融资金方是直接提供金融资源的主体,也是最终承担风险的组织。
4、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方,如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商、电子仓单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服务商、行业组织等。这些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的优势,链接资金提供方,供应链金融服务方、企业等,为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提供基础服务。
不同的行业模式解析
1、积极发展工业供应链
结合本地主导产业,优先选择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相关产业,推动企业打造供需对接、资源整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提高产业协同效率,推动降成本、去库存和去产能,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与消费升级密切相关的产业中,优先选择家电、汽车、电子、纺织等,推动企业构建对接个性化需求和柔性化生产的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平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针对必须抢占制高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打造合作紧密、分工明确、集成联动的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供应链创新网络,推进大型飞机、机器人、发动机、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
2、创新发展流通供应链
在流通业领域,推动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实现系统对接,构建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供应链需求、库存和物流实时共享可视;推动企业建设运营规范的商品现货交易平台,提供供应链增值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传统实体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供应链交易平台,促进市场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建设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和分销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3、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提供安全通道,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长久以来我国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兼顾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相关的风险控制。
来源:磁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