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4月10日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环境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芦山县全方位探索环境治理新路,全力以赴拧紧基层治理的每一颗螺丝钉。
探索系统化保障机制 夯实环境治理基础
探索建立“政府公共财政主导+自治组织自筹+受益主体付费+社会资金支持”的环境治理经费保障机制。投入资金3135万元,建设每日100吨处理能力垃圾压缩中转站1座,每日40吨垃圾中转站1座,引进1家社会化服务公司,配套各类垃圾收转运车辆31辆,加快构建系统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
探索差异化处理方式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建立“扬尘错峰治理、垃圾流动清运、市容集中整治”城市垃圾清运模式,近期,出动环卫机具50余台次,职工100余人次,集中清运城区生活垃圾99.82吨,餐厨垃圾100余公斤,城市环境进一步美化。
聚焦“全域覆盖、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农村环境治理目标,建立“户分类、村保洁、乡收集、县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大力推广干、湿垃圾分类,干、湿垃圾桶分设,集中投放农村户分类垃圾桶1181套,配置保洁员150余人,近期收运农村生活垃圾2813.81吨。
探索多元化治理模式 凝聚环境治理力量
探索“支部+党员+群众”全民参与模式,组织开展“周五大扫除”活动,各级党组织组织1832名党员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宣传,充分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初步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基层环境治理新格局,累计清扫垃圾47.5985吨,清理卫生死角845处,清理沟渠2609米,清扫面积达35281平方米,消杀面积达146576平方米。(芦山县委宣传部供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pr1YXEBrZ4kL1Vi_f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