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学说话的阶段,有时会出现讲话不流畅、疑似口吃的情形,语言治疗师曾凤菊表示,儿童口吃的改正机率高,约有7~8成孩童会复原,但其中家人的态度是关键,如果家人急着提醒孩子好好说话,反而会使孩子开始在意自己说话的连贯性,因而更加恶化,所以若家人对孩子说话不流畅开始出现焦虑感、或有口吃家族史、还有孩子自己想要改善说话,如有以上这3个条件,就建议接受语言治疗。
曾凤菊语言治疗师表示,当孩子发展语言时,的确会出现言语不流畅的情形,大多是重复讲同个字,而且孩子并不自觉,这样的状况大约半年后就会消失,如果还没消失,而且家人已经开始感到焦虑,会提醒孩子:“慢慢讲。”
依程度治疗
这样的态度就可能会影响孩子,让孩子从“不自觉”变得“自觉”,于是可能会从字的重复变成音的重复,甚至因为太想要讲得流畅,所以开始出现眨眼、跺脚的情形,这就是所谓的“次要行为”。
当孩子语言不流畅,超过半年未改善时,曾凤菊语言治疗师表示,这时就建议可接受语言治疗,此时孩子不自觉,是采取间接治疗,教导父母如何透过互动改善孩子不流畅的情形,例如父母应该说话速度放慢、字词之间要拉长,透过说话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要慢慢说话,而不是直接开口提醒他。如果已经出现次要行为,孩子已经自觉说话不流畅的状况,就要采取直接治疗,语言治疗师会透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如何轻松说话,而家长仍要从旁协助,毕竟家长回家跟孩子相处时间更久。
如果孩子已经自觉说话不流畅,可能会出现挤眉弄眼等用力的表情。
提醒或指责孩子,可能会使口吃情形更恶化。
语言治疗师会透过游戏方式治疗。
课程差异大
曾凤菊语言治疗师表示,医院与私人诊所都有语言治疗课程,收费差异颇大,从健保到每小时几百元都有,课程设计不太相同,她认为语言治疗时最好家长要全程参与,而且也有回家作业,以便确认家长是否有与孩子练习说话,且她最后也会给一份完整的语言治疗评估报告,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成果,家长可根据孩子的状况,选择最适合的语言治疗课程。
“回家作业”以确认家长跟孩子练习状况。
家长要常和孩子一起练习说话。
语言治疗时,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可让语言治疗成果更好。
【专家说】
虽然口吃有很大的比例会自然痊愈,但许多研究都显示,透过语言治疗,未来语言不流畅的比例较低,相反来说,若不积极治疗就较可能无法痊愈,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