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组为什么能起大作用?

2019-09-10   詹国枢

中央巡视组已开赴各地,履行职责。有人问,巡视组能管用吗?我以为,此番巡视,肯定能管用的,其理由有三。

其一,异地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产生腐败,这是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过去体制设置中,也有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监督,但那是本地监督,自我监督,即,各省市出现问题,由该省市委和省市纪委监督。谁都晓得,理发匠剃不了自己的头。一个锅里搅马勺,日子长了,难免产生千丝万缕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你叫弟兄们自我监督,岂不是勉为其难,怎能真正解决问题?

现在好了,由中央派人下来行使监督之权。这就在体制上最大限度防止了结党营私和官官相护的可能。巡视组组长由退出一线未满70岁的省部级领导担任。这些曾经当过省市或中央部委主要领导的老同志,不但政治经验丰富,而且刚刚退居二线,壮心不已,如今肩负中央重任,要到各地巡视监督。设身处地想想,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有什么理由要去为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护短?

其二,民众参与。反腐的真正动力,在于千千万万民众的参与。因为说到底,受腐败危害最烈、对腐败看得最清因而对腐败最为痛狠的,还是身处底层的民众。此番巡视,在程序设置中有“听取汇报、列席会议、受理来信来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诸项。其中受理来信来访、个别谈话等,即是民众参与。日前网上已公布各地巡视组热线电话,此亦民众参与之途径也。

说到民众参与,想起网络反腐。前些日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被免职,初始原因是某杂志副主编在微博与刘公开叫板,揭露其问题。此事虽然最终以刘被免职告终,但那位副主编刚在微博发声,第二天刘所在国家能源局即出面辟谣且扬言要追查。其间起了关键作用的,还是刘在日本情妇的反水。各位不妨想想,倘若国家发改委派有中央巡视组,那位副主编的检举及受理,不就顺理成章而且也容易得多了吗?

其三,只查不处。中央巡视组到了各地,职责就八个字: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这样的使命安排,表面看,权力似乎小了,问题并未解决。但细一琢磨,这恰恰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明智设置。倘若巡视组到了地方,既要发现问题,还要处理问题,这现实吗?并不现实。其一,临时受命,他们没这个权力。其二,处理同级,他们没这个魄力。如今,巡视组对于存在问题只负责发现并向上报告,反而能减轻顾虑,轻装上阵。

由中央派巡视组解决各地领导班子腐败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整个反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此一工作方式正逐步完善并已初见成效。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被查处,正是源于巡视组发现上海社保腐败案,进而顺藤摸瓜,取得进展。山西原省委副书记侯伍杰、山东原省委副书记杜世成、贵州原省政协主席黄瑶等腐败高官东窗事发,都与巡视组密切相关。

当然,以上所说三条,前提是巡视组恪尽职守、毫不懈怠。尤其巡视组长要铁面无私、敢于较真。不必讳言,肯定有巡视组下去两月,敷衍塞责,走走过场,令百姓失望。但我相信大多数还是会认真履职、取得成效的。执政党如何遏制腐败,是世界性难题。解决之策,说去说来,不外三条,一是法制,令其不敢腐。二是制度,使其不能腐。三是教育,让其不愿腐。巡视组反腐是事后惩治,亦属“令其不敢腐”范畴。笔者以为,要从根子上治起,“使其不能腐”,还得建立一套让腐败者即使想腐败也无从下手的制度。此是后话,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