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铭(右)退役后仍绕着运动打转,用展览、赛事打造生态圈吸引粉丝。摄影者/郭涵羚
张宪铭卸国手战袍,变林书豪、王建民幕后操盘手
是谁能吸引五月天演唱会制作公司、台湾策展王与教育股王,纷纷抢着投资?
答案是,台湾运动行销龙头展逸,而打造起该公司的,竟是一名昔日天才球星。
他是今年44岁、曾是篮球国手的张宪铭,如今是Nike活动合作方,曾举办NBA已逝球星布莱恩(Kobe Bryant)、最有价值球员杜兰特(Kevin Durant)来台活动。不仅如此,他手中握有前NBA球星林书豪、前美国职棒大联盟球星王建民、郭泓志等近40名球星的台湾经纪约,堪称市场之最。
去年展逸营收4亿8千万元,业界看准健身热潮,包含文创上市柜公司必应、宽宏、三贝德等公司和企业主,去年共注资1亿6千万元,是台湾首度跨运动、娱乐和教育的结盟。今年,展逸计划进军资本市场,成为继柏文后的运动服务类股。
他是如何崛起的?走进张宪铭的办公室,可看出他爱运动成痴,墙面上挂着林书豪、王建民等人的球衣与周边商品。
花半年替Nike解危成功接NBA球星来台活动
但回忆过去,他言语尽是懊悔:“我当球员时,成功太快了,可以说是非常天真又自大啊!但最终摔得也快……,这让我经营企业,不自觉很战战兢兢,活在一直想要进步的压力下,很怕失去机会。”
他高中时被称作“风速小子”,还没毕业就被职业篮球队裕隆相中,在当时很罕见,顿时成镁光灯焦点,他篮球路一路顺遂,但后来因疏于练习,常坐冷板凳,跌落神坛。
当多数退役球员当教练、开餐厅来糊口,他却不甘人生被限缩,成为台湾首位创业做运动行销的球员。“即便创业大家都不看好,但我想证明,就算球员离开球场,还有无限可能!”他说。
相较最大竞争对手宝成投资的宝悍运动行销公司,主攻企业运动会,展逸能在运动界站稳脚步,来自帮Nike执行NBA球星来台活动。
关键一役,是2004年球星乔丹(Michael Jordan)来台湾,他成功化解公关危机,让Nike心服口服。
一名Nike主管回忆,当时,因有球迷纠纷问题,Nike承诺要在台湾认养30座篮球场,“我们先给了承诺,但头痛的是,要捐在哪里?怎么捐?这工程太浩大了……。”
短短不到半年,张宪铭的团队从北到南、从都市到偏乡,调查近百个篮球场地,最终跟Nike汇报,“我们太震撼了!一个完全没有well training(良好训练)的团队,竟能钜细靡遗分析场地规格、安全等专业知识!”这名主管形容,该团队就像救火队,“他们做事展现的是运动员韧性,也绝不服输!”
“我们一群人跟着宪哥(张宪铭)拼,早期常常一天睡2、3小时,睡袋是基本配备。”同样也是运动员出身的展逸国际总经理金立人回忆。
但跟Nike合作不容易。当多数活动公司为了拿到案子,只给客户在预算范围内能执行的创意,张宪铭和团队总会提出一个超越预算和场地限制的创意,而大品牌,正好喜欢这种自我挑战的提案。
一名同业分析,能屡屡想出让品牌方埋单的创意,跟张宪铭性格有关。“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宪哥团队能抓到球员特性,很能同理。”
比如,布莱恩年轻时来台,他们抓紧他当时热中下厨,安排他出席小笼包活动;当布莱恩退休,他们理解他想持续传递篮球精神,特别将他的得分动作模型,做为HBL高中篮球联赛冠军赛MVP的奖杯设计,让布莱恩又惊又喜。
转型运动娱乐集团养IP、办营队垫高竞争力
然而,不断精进的他,也看见新危机。他分析,近年国际运动品牌对台投资渐缩手、转往中国,运动行销沦为削价竞争,一般活动的净利率仅5%到8%,亟待转型。
3年前,他尝试做自有品牌赛事活动,集结前SBL球星陈信安、田垒、林志杰等人举办比赛,创下单场7千人、票房秒杀纪录。
去年,更联手必应、宽宏与三贝德,计划由必应和宽宏,提供运动赛事软硬体和票务支援;至于三贝德,将合作运动教育事业,如运动营队。一来旗下经纪约的球星出路更好,二来拉高企业获利率与竞争门槛。
张宪铭解释,如今培养自家运动IP(智慧财产),能延伸广告、周边商品、转播权利金等多元收入;同时,他更投资健身房、运动餐酒馆等,建立运动娱乐集团,将以运动生活圈概念来圈粉。
他说:“打造更大平台,人才会留下,运动员也更有机会。”在他的心中,还是在想着,如何替球员开创更多的路。
但一名同业认为,展逸主力是B2B,尤其仰赖国际品牌;如今想培养B2C市场,如何打响自有品牌知名度,理解消费需求,是一大难关。
从过去单纯接国际品牌的活动,要跨入以运动为中心的生态圈,除了口袋深度,更考验的是共利的合作能力。尽管跨界合作、经营运动生态圈,在台湾是全新模式,成效有待验证,但张宪铭认为,这是一条非走不可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