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高温破30°C!“人仙仙”头昏沉重,4撇步防中暑

2020-05-06   udn说台湾

立夏高温破30°C!“人仙仙”头昏沉重,4撇步防中暑



56岁的杨小姐在参加路跑后,总觉得身体闷热、口干口渴,休息完后并没有改善,隔日参加有氧课程后,感觉头昏沉重,就像被紧箍锁住,后颈僵硬紧绷、人仙仙(台语),又过两日仍倦怠爱困、注意力无法集中,原以为是运动酸痛产生的疲倦或感冒,没想到确诊为中暑。


卫生福利部台北医院中医科医师赖博政说明,当外界的温度变高时,身体为了要适应这个环境,将多余的热散出,毛细孔会扩张,血管通透性会增加,因而流汗,身体就是借由此将多余的热量排出,若无法将多余的热带出体外,就容易造成中暑。


台湾夏季温度约在摄氏28-29度上下,台北是盆地地形,加上气温履次到达35度高温,而人体的体感温度感受会更高,赖博政表示,有增加近一成的民众因“人仙仙”(台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医后确诊为中暑。


当长时间在闷热的环境工作、从事户外活动,以及经常在出入冷气房的人,例如外送人员、快递员更要留意补充水分,赖博政提供在食衣住行的4大防中暑技巧:


1、食:多吃凉性的食物,如薏苡仁、萝卜、绿豆、番茄、西瓜、香瓜、小黄瓜、丝瓜、冬瓜、苦瓜;高丽菜、芹菜、地瓜叶、薄荷、木耳等,但寒性体质或是平时肠胃过差、易腹泻腹痛、有溃疡性疾病者,需慎用或少用。


2、衣:穿着棉制吸汗的宽松衣物,避免紧绷不透气的衣物。


3、住:环境保持通风,避免过于闷热及潮湿。若室内温度太高,可适当使用空调,但须注意温度不可过低。


4、行:出门在外活动时要注意防晒、适时补充水分,避免在太阳底下长时间活动;若有剧烈运动可以喝稀释的运动饮料,避免水分及电解质过度流失。


中医认为“暑”是一种致病的邪气,容易消耗人体内的水及气,因此常见有口干喜饮,短气无力;“暑”邪易上扰心神兼夹湿热,会有头重、胸闷、倦怠、腹胀。


赖博政说明,中暑分成“阳暑”和“阴暑”,长时间在闷热不通风、炎热的环境下工作或活动,容易造成“阳暑”,常见症状为面红汗多、身体燥热、心情烦躁、口唇干渴。


而若是在炎热环境下突然进入冷气房中,或是贪凉而突然饮用大量冰饮,使体内过多的热无法散出,则会造成“阴暑”,“阴暑”症状并不明显,因此,赖博政提醒,要是自觉身体发热但热像不明显、少量流汗或是不流汗,身体沉重倦怠没精神、头晕重痛、胃口变差,小心“阴暑”已经上身,若严重有呕吐腹泻交作等症状,建议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