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或嗅到最大能源危机,外媒:中国人造太阳预计2020年完成

2020-01-05   BWC中文网

如果说,历史上的中国经济社会错过了蒸汽机发明带来的工业文明及海洋文明,那么,在如今全力提速的创新科技时代,中国企业除了高铁和大飞机这两项高端制造外,中国勤劳智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则实现了许多新能源领域的突破,并确保这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作为中国的另一张”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就是代表,要知道,现在全世界的核电建设都在依赖中国制造,但目前,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外的核能公司前景却暗淡。

中国首个使用华龙一号的示范性核电项目

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当现在全球多国还在中东产油国家的原油供应链争吵喋喋不休之际,中国经济已创下了多个全球绿色能源之最,比如,可燃冰就是其中代表之一,最新消息显示,蓝鲸1号已经一个月前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完成首次开采,累计产气30.9万立方,并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不仅于此,中国预计还将在几十年内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项目,并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最新消息显示,数周前(2019年10月底),中国相关企业还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主机安装工程的核心施工方之一,这标志着中国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

紧接着,据科技日报称,中国首座中等规模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已经在河北建成,并实现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这就意味着正式启动物理实验,该装置是托卡马克聚变和仿星器聚变装置之后的另一种磁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实验装置,目前,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攻坚各个技术难关。

最新消息显示,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23日报道称,中国正在努力制造“人造太阳”,该外媒援引科学家们的分析称,它的温度将是真正太阳的13倍,并将产生与行星中心相似的能量,如果“人造太阳”的创造者们能遏制住热核聚变的能量,那么地球上可能会出现几乎无限量的清洁能源,俄媒称,预计该项目将于2020年完成并投入运营,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在能源领域或将取得重大突破,并印证了BWC中文网观察团近期提及的关于中国在人造太阳项目上将取得突破的观点,只是俄媒对完成这一项目预计的时间是2020年。

要知道,目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和欧盟多国也正在致力于掌握这项核聚变新能源技术,但没有一个团队能像中国团队一样保持核聚变的稳定性,BWC中文网财经团队认为,这是世界能源史上继煤炭和原油被开采使用之后的又一次能源变革。而我们要告诉读者朋友们的是,这或许也是我们这代人所面临的重大投资机会之一,并将成为继高铁、华龙一号后,中国经济的又一张国家名片。

不仅于此,中国还将首建空间太阳能电站,对此,澳媒评论称,中国将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近日,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已在内陆城市重庆启动建设,并将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建太阳能发电站,根据计划,将在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这意味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并助力中国的深空探索计划,而以上这些都让美国和日本的能源工业嗅到了最大的新能源危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