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农产品市场供给总体充足、价格涨幅有限

2020-01-15     农视网

1月15日(周三)下午3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宁启文主持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回顾2019


2019年以来,在农业内外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冲击下,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加大,但市场供给总体充足、价格涨幅有限,品种间走势分化明显,呈现“一稳、一涨、一波动”特征。

“一稳”是指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稳、库存足,市场运行基本平稳,继续发挥农产品市场“压舱石”作用;

“一涨”是指猪肉市场供给偏紧、价格涨幅较大,带动畜禽产品价格总体走强;

“一波动”是指水果、蔬菜价格前高后低,受不利天气影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但总体仍符合季节性规律。

从主要品种看:

稻谷、小麦:生产稳、库存足,价格有所下跌。2019年稻谷、小麦生产一减一增,口粮总产量保持稳定,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市场价格偏弱运行,新粮上市后小麦、早籼稻、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陆续启动。12月份,晚籼稻、粳稻市场收购价分别为每斤1.20元、1.32元,同比跌6.3%和7.7%;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麦、优质麦价格分别为每斤1.18元、1.24元,同比跌4.4%和6.5%。

玉米:产需有缺口、库存仍充裕,价格小幅波动。受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影响,2019年玉米面积略减,但主产区气象条件总体好于上年,玉米产量增1.4%。受生猪产能下降影响,猪用玉米饲料消费减少,但肉禽等替代品饲料消费增长明显,玉米饲料消费总体小幅下降。玉米深加工新开工项目增加,工业消费刚性增长。2019年玉米产需缺口在500亿斤左右,但由于库存水平较高,玉米供需关系仍保持平衡偏宽松的格局,市场运行基本平稳。秋季新玉米上市后华北、东北主产区价格小幅回落。12月份,玉米产区批发价每斤0.92元,环比跌1.2%,同比跌2.8%。

大豆:进口继续减少,价格以稳为主。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大豆进口小幅下降,进口来源向巴西、阿根廷进一步集中。1-12月,青岛港口大豆进口到岸税后价先跌后涨,在每斤1.55元—1.65元区间小幅波动。12月份,山东地区中等豆粕出厂价每吨2930元,环比跌4.4%,同比跌2.2%。国产大豆产量继续恢复增长,市场购销两旺,价格稳中走强。

猪肉:生猪产能年底前逐步恢复,价格持续上涨后有所回落。2019年以来,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部分地区不合理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产能下降较多,猪肉市场供给持续偏紧,价格涨幅较大。10月份以来,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落地,养殖场户增养补栏信心增强,全国生猪生产止降回升,市场预期趋稳,猪肉价格有所回落后保持总体稳定,12月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43元左右。受猪价上涨带动,牛羊禽肉、禽蛋、牛奶价格总体走强,但这些产品生产增加较多,市场供给充足,涨幅明显低于猪肉。

展望2020


展望2020年,我国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供给总量仍相对宽松,生猪产能有望逐步恢复,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具有较好的基础,全年农产品价格水平涨幅有望回落,但部分品种阶段性波动风险需密切关注。

农业农村市场信息领域重点工作


唐珂介绍,2019年12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了全国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工作会议,部署了明年及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市场信息领域的重点任务:

加快启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重点开展好100个试点县建设任务。

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今年要完成覆盖80%行政村的目标。

强化监测统计和分析预警,4月20日组织召开2020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挥好数据对管理和决策的支撑作用。

全面加强品牌建设,做大做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办好茶博会和农交会。

加快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

抓好都市现代农业建设,继续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

精心组织实施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力争在精心组织实施一年后,让丰收节成风化俗,具有持续强劲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

据唐珂介绍,经国务院同意,2019年12月16日,农业农村部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主要思路是,改造提升全产业链,建立适应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优质优价,解决好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助力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现场记者提问摘选如下:

Q:

农视网记者:

2019年我国大豆继续增产,请问近期大豆市场行情如何?下一步会有怎样的变化?

A:

唐珂:

我国国产大豆以食用为主,蛋白含量高,与进口大豆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市场。先说说国产大豆。去年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国产大豆面积扩、产量增、品质优,新豆上市后加工企业、贸易商积极入市收购,农户销售进度快,市场呈购销两旺格局,价格稳中有涨。

2019年12月,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每斤1.81元,环比涨2.4%,同比涨1.5%;山东国产大豆入厂价每斤2.11元,环比涨1.5%,同比涨5.1%,小幅上涨;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主力合约收盘价每斤1.71元,环比涨3.0%,同比涨6.5%。再来看进口大豆。中美经贸摩擦发生以来,我国自美国大豆进口减少,自巴西等国大豆进口增加,进口大豆市场供给有保障。据海关数据,2019年1-11月累计,我国进口大豆7904万吨,同比小幅下降4.0%,其中自巴西进口占比67%。预计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总量将有所增加,能够满足生猪产能恢复后的豆粕需求。

综合来看,2020年无论是国产大豆,还是进口大豆及下游豆粕、豆油,市场价格都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Q: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春节就要到了,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猪肉供应形势?猪肉价格能否保持平稳?

A:

王俊勋:

春节是咱们百姓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猪肉消费高峰,所以保障好春节期间猪肉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十分重要。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和发展,增加市场供应。

从12月份的监测情况看,一些养猪场户前期存栏的肥猪开始集中出栏上市,12月生猪出栏环比增加14.1%,出栏平均活重达到前所未有的128.5公斤,综合测算,猪肉产量将增加17.1%;从消费监测数据看,12月份集贸市场猪肉零售交易量环比增长11.7%。虽然供需两方面都在增加,但猪肉供需矛盾有所缓和。

据我们了解,目前存栏的大猪还有一定数量,春节前将逐步出栏,一些屠宰加工和流通企业的库存正陆续出货,政府储备和进口猪肉也在陆续投放,加上南方做腊肉、北方杀年猪的高峰期马上就要过去,这些积极因素都不支持春节前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据调查,一般情况下春节后猪肉消费会有所下降,我们预计春节前后猪肉供需总体是平稳的。从价格变化看,近10年来每年1月上旬生猪和猪肉价格涨多跌少,呈现7涨1平2跌的特点。今年的情况跟正常年份同期价格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另外,2019年牛羊肉、禽肉、鸡蛋和牛奶生产全面增长,按检测数据初步测算,禽肉产量增幅在15%以上,牛羊肉产量约增长3%左右,鸡蛋产量增长5.7%左右,这些产品市场供应充裕,这既一定程度上填补猪肉供应缺口,又能满足和丰富老百姓“菜篮子”。

Q:

中国日报记者:

近期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屠宰环节大检查,能不能介绍一下大检查的结果?

A:

王俊勋:

为保障春节期间猪肉供给和质量安全,我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生猪屠宰环节大检查,在1月10日前已全面完成,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对目前在产的4578家生猪屠宰企业开展了全覆盖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等措施。此外,我部由4位部领导和7位司局长带队,对11个省份部分生猪屠宰企业进行了监督抽查。

从初步汇总的检查情况看,所有生猪屠宰企业均落实了非洲猪瘟自检制度,按照“批批检、全覆盖”的要求开展非洲猪瘟检测,地方农业农村部门依法向生猪屠宰企业派驻了官方兽医;所有生猪屠宰企业均建立并落实了生猪入厂查验、肉品品质检验、肉品出场管理、病害猪及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等规章制度,有效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可以吃上放心肉。

从屠宰企业生产情况看,近期生猪屠宰量稳步回升。据监测,11月份以来生猪屠宰量连续十周环比增长。各地屠宰企业库存的70余万吨猪肉产品已陆续投放市场,增加市场供应。春节期间,农业农村部门将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严查重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节日期间猪肉产品质量安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iRIsG8B8wMrh2Lijeu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