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沈莹。
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常婷
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高强
本报讯 早晨6点半,距离正式上班的时间还远,沈莹已经出现在病房,整理头一天出院患者的病志资料。她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一科日间手术病房的护士长。刚刚从雷神山回来,其实她可以继续休假的,可在隔离期间她就满脑子是医院的事儿,说上了班心里才真的踏实下来。
今年的正月十五,沈莹主动请缨成为第三批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当中的一员,那个时候她的父亲刚过世不久,还没有过传统的烧七。做这个决定不是很容易,但国家需要人,医院需要人,家人很快理解了她。在雷神山医院B1病区,沈莹带领护理团队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为他们送上衬衣、剃胡须、协助吃饭、喝水、将自己的海参送给患者。他们遇见了一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80多岁的老人,他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很难沟通。沈莹的父亲就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到后期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得不卧床。“他不是针对你,他发脾气是一种病态的,这个病使人各项功能退化,到后来有的人甚至连怎么吞咽都忘记了,我太了解了。”她和团队一起发明“记忆卡片”,帮助老人保存失去的记忆,哄着老人,老人出院的时候竟然给他们写了一封感谢信。
回忆雷神山的点点滴滴,沈莹不但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大有收获。“有了雷神山的工作经历,对回来以后病区的管控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医务人员的防控,培训,洗手是否规范,口罩怎么戴,平时的一些意识,工作流程的理顺……在操作上我更胸有成竹,我能讲得更明白、更透彻,让大家从心里重视这件事。”一说起工作,沈莹条理清晰的一一列举。
日间手术病房的患者入院24~48小时就要出院,患者的周转非常快,手术很多,每日有10~20台,病房里的40张床每日都全满。疫情怎么防控、培训到没到位、有没有安全隐患、手术量这么大怎么保证,打从雷神山回来,隔离期间,沈莹满脑子转的都是这些事。14天隔离后,她按照医院要求又休息了一周,本来还可以继续休假到五一,但她放不下科里的这些事儿,放弃了休假提前复工。
早晨6点半,整理完前一天出院的患者病志资料,她赶紧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送两位患者进手术室接受手术,之后立刻赶回来和夜班护士交流了解前一天晚上患者是否有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