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用6个整版诠释内蒙古70年来发展成就

2019-08-06     爱播

8月6日

《人民日报》

专版刊发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内蒙古

用6个版面,讲述70年来

内蒙古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09版:守望相助 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工作,对内蒙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点击阅读全文

10版:数读内蒙古

11版:转型发展蹚新路

内蒙古是个聚宝盆,集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大矿产于一体,资源丰富多样,很多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挖煤卖煤、挖土(稀土)卖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逐步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蓬勃发展,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点击阅读原文

11版:云计算开启“数字引擎”

“我们这里电价低,空气冷凉干燥,距离北京近,城市配套好。”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主任罗青看来,呼和浩特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已经投运的数据中心,林立的黑色机柜中,数以万计的服务器昼夜不停运转。(点击阅读全文

11版:农牧业打好生态绿色牌

近年来,内蒙古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制定实施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农牧业由数量优先转向质量第一,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牧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点击阅读全文

12版:力补短板奔小康

清晨,化德县德善村车间传出错落有致的缝纫机声。

车间主任谢振丽告诉记者,这个车间是全县46个办到老百姓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之一,工人全部来自本村的贫困户。“就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2000多元,打工种地两不误。”57岁的郭存莲欣喜地说。

化德县是内蒙古扶贫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自2013年至今年6月,全区累计减贫141.7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到1.06%。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么永波介绍:“2019年全区计划实现14万以上贫困人口减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旗县全部摘帽目标。2020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和返贫、新致贫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点击阅读整版内容)

13版:守望相助大家庭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创造了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上众多第一和先进经验,书写了“三千孤儿入草原”“各族人民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动人佳话,赢得“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今天的内蒙古,民族团结犹如草原的阳光、绿洲的甘泉、山间的清风,让各族兄弟姐妹沐浴在幸福之中。各族儿女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点击阅读整版内容)

14版:美丽草原我的家

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沙化土地集中、沙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省区之一。

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实现“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截至2018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2.10%,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44%,自然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内蒙古自治区将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自觉扛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幸福。(张枨)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

监制/岳楠

责任编辑/乔乔

编辑/乔乔

@腾格里新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hjfamwBUcHTFCnfga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