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不幸,让郑爽放飞自我,谁记得她也曾是一位“天才少女”?

2020-09-20     这部戏不错

原标题:童年的不幸,让郑爽放飞自我,谁记得她也曾是一位“天才少女”?

提起郑爽,很多人对她的评价是太“疯”。

情商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语言逻辑混乱,这些都是网友贴给她的标签。

其实,关于自己太过任性妄为这一点,郑爽也是承认的。

所以在前两天的《脱口秀大会》上,她才会这样“自嘲自黑”:有人管我说话叫“爽言爽语”,就是我说得很爽,你们听了很无语。

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都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这个缺点很讨人厌,那为什么她就是不肯改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郑爽早就已经给出了。

在综艺节目《奇妙小森林》中,对于自己的“真性情”,郑爽做出了一段长长的解释。

而这些解释总结归纳一下,只有一句话:小时候太懂事,丧失自我,现在的任性是对以前的补偿。

郑爽小时候究竟经历了些什么,才会让她变成现在这样?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下。

为了让郑爽替自己实现演员梦,郑爽的妈妈从小就对她要求特别严格。

5岁那年,郑爽就已经开始学钢琴。

瘦瘦小小的她坐在钢琴前,经常一练就是一整天。

只要弹错一个音,就会被坐在一旁的妈妈打手指。

上了初中后,郑爽又开始学舞蹈。

因为身体柔韧性差,每一次做基础训练,她都会觉得韧带很疼。

舞蹈老师教了她一段时间后,都劝她放弃。

可郑爽为了不让妈妈失望,坚持逼着自己用两倍的练习时间来追赶他人。

课程结束后,别人都直接回家了。

只有她留在舞蹈室里不断地练习,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会停止。

除了在艺术特长方面十分努力,在学校的文化课上,郑爽也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那时,每次出去参加艺术比赛,郑爽都会把书本带在身上。

等待比试的间隙里,别的参赛者都在嬉笑打闹,只有郑爽掏出书本,默不作声地开始复习功课。

12岁那年,郑爽考上了成都的一所舞蹈学校。

于是,在同龄人还都由父母操心衣食住行的时候,她已经一个人开始了在异地的求学生涯。

对于完全陌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郑爽心里其实十分抗拒。

而那个时候,周围的同学对她也是十分不友好。

因为郑爽的家在沈阳,一些人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东北来的乡巴佬”。

那个时候,郑爽还不懂“乡巴佬”是什么意思。

但她很清楚地知道,这一定不是什么好词,而且肯定是用来嘲笑自己的。

每天承受着同学们嘲讽的话语和目光,郑爽在成都求学时的生活过得很痛苦。

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打电话回家时从来没有说过这些事,更没有向他们诉过苦。

后来,还是爽爸无意中看到了她的日记本,才知道她在学校时的处境那么艰难。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过得如此压抑,也难怪郑爽会决定以“放飞自我”的方式来弥补小时候无法任性的缺憾。

不过,如果忽略郑爽在性格方面的问题。

单从做出的成绩来看,她其实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天才少女”。

16岁那年,郑爽就获得了参加高考的资格。

当时,郑爽的妈妈一口气帮她报了中戏、北电、上戏三所高校。

这倒不是要求她必须考上一个,而是想让她长长见识。

可没想到这一“试”,结果十分的喜人:这三所高校竟然都录取了郑爽。

经过慎重考虑,父母为她做出了决定:去读北电。

于是,在2007年,郑爽成了北电07级表演系本科班中年龄最小的学生。

进入人才济济的大学后,郑爽的表现仍旧十分出色。

大一那年,她在07-08年度优秀学员评选中获得了三等奖学金。

随后,她又凭着在年度话剧作品《我与江姐》中饰演的女一号小爽,获得了学院的最佳指导奖。

2009年,《一起来看流星雨》播出后,只有18岁的郑爽凭楚雨荨这个角色一炮而红,成为了影视圈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后来主演的《一起又看流星雨》,播出后的成绩也是相当好。

凭着这部作品,郑爽还入围了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节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奖。

2013年,随着电视剧《古剑奇谭》的热播,郑爽更是获得了第13届华鼎奖全国观众最喜欢的影视演员奖。

16岁上大学,18岁便一夜成名。

郑爽这经历,真的如“爽文”一般。

只可惜,她始终没能走出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以至于事业的发展几乎陷入了停滞。

不知她什么时候才能放下痛苦的过去,重拾自己“天才少女”的光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hAxrXQBeElxlkkaYy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