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自己的眼神不太好,
出门不戴眼镜10米之外男女不分的那种不好。
但是我堂堂一个时尚博主,天天盯着戛纳红毯,怎么可能分不清巩俐和郎平?!更何况我看的是手机,只隔着20厘米的距离吧,还可以手动放大的那种。
第一眼看的时候我内心小声逼逼了一句,这不就是郎平吗,哪有巩俐。结果呢,嗯,好的,打扰了,是在下眼拙!!!!这是哪里下凡的神仙演员啊,这个后仰式大笑真是神形兼备的教科书式解释。
我大概是瞎了,此时此刻我已经分不清谁是郎平谁是巩俐了(你不用找了,我告诉你们,那个郎平就是巩俐本俐)。
这个背影恐怕连朱婷都会认错。
这几天又曝光了巩俐主演的《中国女排》路透图,此图一出,大家都惊呼果然巩皇地位一直很稳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我演排球都演不到这境界。
可是一开始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巩俐还是很谦虚的,虽然全世界都觉得给她演能放一万个心,但她还是说“担心自己演不好”。
所以呢,她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要从排球开始训练,要跟这个球过上日子。
她还真不是说说场面话,发发通稿,控控热评,反正像她这种级别的演员,也没什么人会质疑。谁知道,巩俐还真的跑去跟着女排训练、比赛、暗中观察了。
关键时刻还要拿出小本子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就和大学时代早早来到教室坐在第一排的学霸一样认真,果然成绩好的人都是相似的,只是学渣各有各的渣法。
她完全素颜,头发利落的扎起来,穿着朴素的运动装和球鞋,完全没有国际巨星的排场。虽然没有上手打排球,但站在球场边的那种不苟言笑的状态已经隐隐有了教练的架势。
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亲身体验,才能几张.jpg就教无数小年轻做人,甚至让全网都差点不记得巩俐到底长什么样子了。
真正的演员大概就是这样了,巩俐在红毯上永远是威风凛凛的女皇,没有人觉得她不时尚、不大气、不强势、不光芒万丈,所有闪光灯都会对准她,是真正的来自中国的巨星。
一旦到了电影镜头里,可以是秋菊、可以是冯婉喻、可以是郎平,你找不到巩俐的影子,她把自己的锋芒全都隐藏在了人物背后。
巩俐拍的第一部戏是《红高粱》,开拍前她就提前去农村体验生活,光是一个简单的挑水动作,她练了一个多月,肩膀都磨破了。
说练就是真水真桶的练,因为空桶会晃,所以她便在桶里装满水练习。左肩膀磨破了皮,她就换右肩膀,才能在一个镜头里呈现出自然朴实的状态。
像我们这种门外汉可能根本总结不出来“专业挑水注意事项一二三四”,只能靠一种模糊的熟悉感评价“像不像”。可是,演员就是要观察体验出其中的细节,拼凑成我们记忆里的模样。
拍《秋菊打官司》的时候她演孕妇,张艺谋说拍完了都没有村民发现,其实她没怀孕。
为了更加贴近角色,一个山东人学了一口陕西话,她甚至用肥皂洗头把头发变得毛燥粗糙。人家说每一根头发丝都是演技,大概就是这样了。
无论是远景还是近景,都毫无违和感。
因为早期巩俐和张艺谋合作了很多这种农村题材的电影,很多人一度都觉得巩俐之所以演得好,是因为她本来就带着乡土味?????直接盖章本色出演??????
呵呵呵呵,人家戛纳白衬衫造型领先时尚圈二十年。
是的,巩俐一边演着秋菊,一边在戛纳海边风华绝代,承认别人演技好有那么难吗?
除了像之外,演电影的时候她也拼命学习新技能,演《菊豆》的时候就学会了染布,那个动作流畅自然,看起来就是熟手。
演《艺伎回忆录》的时候有一个双手接折扇的镜头,就连导演都和她说,这个其实不需要你做,因为一般人很难做到,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
巩俐是轻易服输的人?那就不是巩俐了,为了这三秒的镜头,巩俐整整练了五个月,几乎扇不离手,抓住一切时间练习,结果最后拍这镜头的时候,她一气呵成做到了,导演也一刀没剪。
这部电影她甚至不是主角,但所有人都记得她的表演。
等到后来巩俐拿遍了各种各样的国际奖项,成为电影节的评委,在杂志封面上睥睨四方,又开始有人觉得她只能演女皇,她很难再像年轻时候那样牺牲形象演生活化的角色了。
《归来》又打了很多人的脸。
一样的,她不是拿到剧本就上,开拍前还是像最初那样先去养老院探访失忆症患者,在养老院里待了一个月,最后才能呈现出丝丝入扣的表演。
其实巩俐一直都在拍戏,却算不上高产,因为她是那种必须花时间去研究角色的人。一部电影拍半年,还要再提前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去学习和体验,反复琢磨。
你说她是老天爷赏饭吃,那也没错,毕竟这张撑得住银幕的电影脸不是人人都拥有的。可是,漂亮的人那么多,能封神的只有巩俐一个,因为她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来没有落下过。
让人佩服的除了演技之外,巩俐身为演员的自我修养,也值得吹两千字吧。哪怕已经拥有了那么多掌声和荣光,不再需要谁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她对于专业的要求和敬业的态度却没有变过。
电影里,她演了那么多角色,有时候你都差一点认不出来这是你在杂志上看到的巩皇;可是走在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上,脸盲的外国电影节记者都能清清楚楚的叫出名字,争先恐后的把所有镜头都放在她身上。
没办法啊,她值得啊。
所以那句鸡汤也是对的,时间花在哪里,最后总能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