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她冲上战“疫”一线:疫情面前,没有特殊!

2020-02-07     上海普陀发布

为了打赢防疫阻击战,守护好上海出入口大门,来自全区各单位的众多机关干部、青年团员纷纷加入到本次花桥高速道口志愿服务,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一腔热血在冷峭春寒中阻遏新冠病毒的入侵。

迅即响应,回馈社会

来自石泉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李慧就是其中一员。令人意外的是,41岁的她却是一名二级听力残疾的残障人士。“我有听觉,会说话。从读书到工作,一直生活在正常人圈子里。可以戴助听器,也可以不戴。戴助听器交流更清晰。不戴的话,看唇语也能交流。虽然学生时代有受排挤,但老师很照顾我,工作后社会上很多人也给予了我帮助。”在居委会做过5年助残员的她,经过努力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街道社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在春节假期中,李慧在家上网,偶然看到区团工委在招募花桥道口值守志愿者,加之她从新闻上了解到上海近日将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沪,道口车辆逐渐增多。“为了把好第一关,阻隔新冠病毒的输入,急需志愿者帮忙测量体温,所以我立即报名参加”。曾多次交过入党申请书的李慧,决心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内心的坚定信仰,同时以这种方式来回馈社会对自己的关怀。“当我把想法告诉我妈后,她也很赞同。”

整装出发,打赢硬仗

参与花桥道口志愿工作的志愿者,一天24小时不断,每隔6小时换岗。本次志愿服务共涉及8个道口,由8个小组以及1个机动小组负责,每个道口有6名志愿者和1名医务人员为入境车辆人员测量体温。

李慧是1组的组长,值守班次是2月1日、2日的12点-18点,时长为6个小时,组员则是来自普陀区不同单位的6个人。一早9点多,李慧就到达出发点拿到名单,迅速找齐组员,发放口罩帽子防护服等装备和点心。到了花桥目的地,为了能进入最好状态,李慧让组员们抓紧时间吃完点心,上厕所。“由于要等下一批的志愿者来换岗才能结束,所以每天基本上快7个小时,由于工作时间较长,不能大量喝水。到家则差不多要快9点。”

李慧所站的道口,一天内就有十几辆来自或途径湖北的车辆入境,入境车辆几乎没有停过,排起长龙看不到队尾。每一部车子停下来,李慧和组员们都要上前问车上人员3个问题,“你去过湖北吗?你是从哪里来的?请出示身份证。”并反复测量其体温,确保万无一失。车子少的时候,全员轮流休息,但这轮流休息时长加起来也不到一小时,大家几乎是站着完成工作。到了车流高峰时,全员则必须上岗。作为组长,李慧让年龄最小的先休息,半小时换人,她最后一个休息。

恰逢2月1日、2日的天气特别好,气温也迅速升高。李慧等志愿者们由于穿着防护服,不透气,站在太阳下,没过一会儿就全身湿透了,但再热也不能脱衣服,因为防护服是一次性的,脱了就不能再穿,只能坚持到晚上结束的时候才能脱下。

给李慧她们最大的感受是,“白天太热,晚上冰冷,嗓子哑了,腿也发麻。一天工作下来,脱下防护服,羽绒服都是湿的。但现在防护用品都很紧张,口罩手套每个人发到手2个,决不能浪费。”

彼此理解,守望相助

大家的心灵很美,为了心中的信念做好每一件事情,大家都在为上海,为武汉,为中国加油!返沪人员不仅配合我们志愿者量体温,还很自觉的给我们看身份证。体温异常的人,则服从警察指挥去医务区,很有秩序。”虽然这次志愿服务工作不轻松,但李慧等人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彼此的理解,“他们也会对我们志愿者说,‘你们辛苦了!’听到这话,我们也都很感动。”

现场志愿者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展现出极大热情,这些李慧都看在眼里。上岗前和换岗后,志愿者们都会互相测量体温,即使很辛苦,也没有一个人脱离岗位,坚持到工作完成。

由于街道一线工作量大、人手紧张,值守两日的李慧接上级通知,返回单位待命,准备投入到新的战场。她心中一直想对志愿者伙伴们说,“我很高兴认识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朋友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守护心中的信念,一起为中国加油!”

李慧的微信名字是

“活出真我风采”

在这困难危急时刻

她用果敢行动展现了她生命中

真实、纯粹、美丽的风采!

记者:沈干

编辑:陈露耘

快讯!市政府公布致全市各企业书

战“疫”一线记者手记!感动的瞬间说给你听!

你们驰援武汉,我们坚持守“沪”

普陀这股红色洪流铸起了防疫“铜墙铁壁”

10秒钟的电话,为何会引发10小时的紧急排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az4G3AB3uTiws8KXY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