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这届中高考意味着语文正在发生“巨变”

2019-07-23   晓语文

过去,都说理科容易拉开分数。

我们那一代,流行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后来,这句口号慢慢变成“学好数理化,考遍天下都不怕”!

很多家长、学生,也一直奉为真理。于是,花大力气,补习理科。而语文,一直认为,是“很难拉分”的。可补,可不补!语文老师,也一直被认为是成就感最低的教师。花的时间最多,收效却最低。

但是,这个观点,最近几年,却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小学开始,很多家长发现,语文逐渐成了拉分厉害的科目。

这样的现象,表现在2019年的高考上,更加明显。

如今教育部下达最新通知,下学期,也就是今年的九月份,孩子们的课本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有这几条:

教材统一

1.下学期开始,小学1-2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全部使用全国统一的部编版教材。初中7年级至9年级,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全部使用统一的部编版教材。

2.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的部编版教材。

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经常阅读,考试时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吃亏!

举例“全国卷Ⅱ”的语文考卷,现代文言文篇幅极多,题目或许不多,但是阅读起来很费时间。这样就考验了考生的阅读速度和抓住重点的能力。

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的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范围变得更广,不再局限于课本

对于名著的考核标准已经逐渐提高。

例如,相对简单的是这样的题目:


该题中考核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中的人物与情节的识记。

而在未来,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到更多的细节,以免学生只是在得过且过地背诵。

或者是对比分析人物,让孩子谈谈对主人翁的个性化感悟;或是结合给出的具体片段内容,鉴赏评价人物或者作品语言特色;或者是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种写作风格等等。


从最开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现在的阅读理解,无一不在提示家长和老师,务必提高对孩子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

不积累古诗文文言文,吃大亏

古诗文在语文试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可以说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语文分数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视古诗积累、文言文阅读,将失去这几十分。

而这不是考前抱佛脚,临阵磨枪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积月累中完成。

语文课本大量增加古诗词

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加大语文试卷古诗词占分比重

古诗文在语文试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可以说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语文分数的百分之三十。

可以看出,古诗词占比重大大提高,而这不是考前抱佛脚,临阵磨枪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积月累中完成!

今天,语文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拉分王”的今天,我非常担心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开始逼着孩子背古诗,背古文,学国学,本应该肩负的孩子一个个被古诗、阅读、国学压得喘不上气。

急功近利,是给孩子负担的隐性杀手

古诗文积累这件事,真的需要慢慢来。不要指望背了几首古诗,就可以“走遍天下”;不要指望读了几篇古文,马上就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