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一份工作而已”,这句话我相信你一定听到过。
我们进入职场之前或多或少都有过朦胧的目标,依稀的梦想。
但随着年岁的增长,生活的压力,工作成了一种惯性,为了完成KPI,为了领工资过日子。
职场口头禅成了开头的那一句,梦想也异化成“财务自由”这四个简单的字。
听上去理所当然,看上去光鲜亮丽。
但职场同时有那样一群人,仿佛不谙世事的耿直异类,日本作家三浦紫苑就把这些人攒成了一本叫《编舟记》的书。
这本书一问世就成为2012年日本全国书店店员与读者最爱,打破了口碑与销售记录双冠记录。
连一向低调的宫崎骏都站出来声援。
故事发生在玄武书房,是日本一家大型出版社,专为编辑辞典以及百科一类的部门。
编辞典?这听上去好像只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工种罢了。
没错,不仅你这样认为,连这家出版社其他部门也都把这个玄武书房叫做“出版社的蛀虫”。
所幸这个部门的“蛀虫”不多,主编荒木先生和西岗两位是正式员工,加上外聘专家荒木的松本老师,还有一位合同工佐佐木女士。
这个四个人的小团队,却在编辑一本近三千页的辞典——《大渡海》。
辞典的定位为“活在当下的辞典”,随时收录新生的俗语、流行语,让新时代的人们不至于沦为能读会写的“新文盲”。
而3000页什么概念?厚度已经超过了《现代汉语词典》。
本就不可能的挑战,谁能想到才刚开始就雪上加霜——主编荒木先生因为妻子身体欠佳需要退休,只能像松本老师一样转为外聘主编。西岗向荒木推荐了认真君。
认真君,原名马蒂,日文翻译也就是认真的意思。
他本来在营业部,但因为死宅的性格却被同事贴上“恶心”的标签。
荒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去到营业部找到他开门见山就给他出了考题。
“如果让你解释一下‘右',要怎么说明?”
马缔微微歪着脑袋,反问:“您是指作为方向的‘右’呢,还是思想上的‘右’呢?”
“前者。”
“让我想想。”
马缔的头越偏越厉害,杂乱的头发也随之晃动起来。
“如果解释为‘握笔和拿筷子的手’,则忽略了左撇子。也不能解释为‘没有心脏的一侧’,因为据说有人的心脏是生在右边的。那么,‘面向北方的时候,东方所在的一侧’这个解释比较妥当吧。”
认真君的初试竟然就这样稀里糊涂过了,由荒木推荐加入了《大渡海》的编辑工作。
这样一个与身边人格格不入的人调动也不需要费多少口舌,营业部部长竟然还感谢荒木的收留。
荒木的这场猎头工作在旁人看起来更像是“拾荒”。他也犯嘀咕,松本老师能认可他的选择吗?
谁能想到认真君刚入职就迎来了一次终试。
西岗问他平常有什么兴趣?
“我的兴趣就是观察地铁里乘坐自动扶梯的人吧”
普通人看到这样的答案一定会觉得奇怪吧。
可松本老师和荒木竟然相视一笑,让他通过了这场终试!
为什么?书里做了解释:
在拥挤的月台上,人们仿佛受到牵引一般,在自动扶梯前排队依次乘坐。就好像无数零散于各处的词汇,经过编辑之手,被分门别类、标注关联,最终井然有序地收录到辞典的每一页。
能够从中发现美感和喜悦的马缔,果然是为编辞典而生的。
谁能想到编辑的工作也如武侠小说中高手对决,只是一招便就能看出天资是否卓绝。
毫不夸张的说,语言系的“书呆子”认真君就好像是为编辞典而生的人。
《大渡海》的梦幻团队自此结成!
辞典是团队协作的成果,所有工作超乎想象的顺利,才三个月就确定了辞典的编辑策略,编辑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就在这时,一个噩耗降临——因为经费紧张社长要停掉《大渡海》项目。
这下大伙儿都急了,却没有乱。
出版辞典虽说费钱费力,但却是出版社的荣耀,如果贸然停掉一定会遭受不少同行的非议。所以让更多人知道这个项目的存在成了保住项目的关键。
说做就做!
认真君和松本老师没日没夜把有关于对外约稿的“约稿规范”制定完成。
西岗和佐佐木据此四处和各领域笔者约稿,让更多人知道《大渡海》的存在。
荒木和出版社高层周旋,为大家争取时间。
结果在意料之中,《大渡海》的计划可以继续执行。
但出版社也开出了自己的条件:
认真君听到这些差点没站稳,这意味着本来只有两个正式员工的部门,现在只剩他一个人了!
一个人需要主导编辑工作、内外协调沟通一本二十多万个词条的辞典?还要增加工作量?
Are you kidding me?
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基本上就原地爆炸,打开求职软件了。要知道95年的日本可是满地机会的黄金时代啊。
认真君也绝望,但一想到在其中体会的乐趣和未达成的使命就重新燃起了斗志!
就这样,玄武书房词典编辑部基本上成了认真君一个人的部门。
采集列句、选定词条、撰写释义、排版、校对。
这五项工作是辞典编辑工作的全部,也是认真君15年生活的全部。
你没有听错!玄武书房词典编辑部与词汇展开了15年的搏斗!
认真君不仅是掌控词条的“首席内容官”,也要为辞典用纸的薄厚和润滑感兼任“产品经理”,连负责装帧和宣传的“品牌市场岗”他也都全包了。
辞典只有6个月就要上市了!工作也马上进入第5次校对。宣传和销售都整装待发了。
荒木竟然发现了辞典当中少了一个词!
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的排版竟然要推倒重来。
认真君更是为了防止其他词的遗漏,发动所有兼职的学生,以及同事们重新校对!
时间紧任务重,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他们为了赶上最后出版的档期都住在了玄武书房进行校对。
这最后一役之后成了出版江湖的一个传说——玄武书房之地狱式留宿大作战。
最后这本《大渡海》到底出街没有?我们暂时给大家留个悬念。
但认真君这一路下来职场路可足够坎坷。
被同事排挤、自己的项目不被重视、团队被裁撤、身兼数职却只拿一分薪水、工作枯燥乏味、工作的成就感滞后。
如果是你,你能坚持到哪一步呢?
小C在编辑部问了一圈,没人答得上来。只有一个人说“这种鸡汤小说写得太极端了”。
极端吗?难道现实中就没有认真君了?
那我想你还不认识复旦大学的陆谷孙先生,这个被徐燕谋推荐给钱钟书做徒弟的学术精英。
陆谷孙先生手写简历
1976年的他被周总理派去编写《英汉大词典》,1991年出版,这15年中,108人的编辑部人员不断流失,只有陆谷孙坚持了下来。
这本词典却成为“远东最好,也是世界范围内较好的双语词典之一”。
也许你会说这是政治任务,但他完成得足够出色,并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如果你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就太天真了。
2000年,60岁的陆谷孙,又开始编写《中华汉英大词典》。
这回更可怕,参与编纂工作的全部是兼职。
又是15 年,2015年,陆谷孙编纂完成上卷。
直到两年后他去世,这本辞典成了绝唱,也成了中文世界的权威参照。
职场中会有如此的灯塔,就算是人死了灯也不灭。
每每谈到人生,谈到理想,谈到职业规划都热血沸腾。
但是言语之外,实现理想的过程本就不简单。
有些人索性就把工作当做糊口的营生,更有甚者干脆放弃工作啃老在家。
人生在世,工作不应该只是一份工作。
他应该是你为这个世界所投射出的一束微光。
叶问宗师里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哪怕这束光再微弱,也总能照亮黑暗。
就像小C和同事们苦苦打磨的综艺《一本好书》。
就像此时坐在电脑面前码字的我。
《大渡海》是一份工作,但玄武书房的编辑部更愿意这样解释:
“辞典,是横渡词汇海洋的船。”荒木仿佛倾吐灵魂之声一般娓娓道来,“人们乘坐辞典这艘船,搜集漂浮在漆黑海面上的点点星光。只为了能用最恰当的措辞,准确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达给他人。如果没有辞典,我们只能伫立在这片浩瀚的大海前,驻足不前。”
“我们要编纂最适于渡海的船,”松本老师平静地说,“荒木和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愿为它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