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粘豆包儿
“平常不管几点,只有办理完最后一位群众的业务才会下班,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工作常态。”
丨满脸喜悦的夏云成
“我的港澳台通行证和护照十多天就办理出来了,现在公安局的业务办理速度太快了!”在新平县公安局(以下简称:县公安局)的便民服务中心,来自戛洒镇的夏云成将手中的护照翻来覆去地摩挲,不住地感叹。
为了更好地服务像夏云成这样来自新平县各乡镇的群众,县公安局结合辖区少数民族较多的实际,积极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平日里就将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做到了家。
丨新平县公安局
“除了在全县警务窗口推行‘双语’服务、实行‘5+2’延时错时便民服务、周六全天服务、各乡镇派出所窗口在群众赶集日当天提供服务外,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每月还会定期、不定期开展摩托车驾驶证‘送考下乡’和流动检测活动。”在基层窗口为群众办理业务的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赵南宏向我们介绍,“平常不管几点,只有办理完最后一位群众的业务才会下班,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工作常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族群众对于摩托车驾驶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考虑到新平县区域面积大、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多,来县城一趟不容易的实际情况,从2006年开始,县公安局主动将摩托车驾驶证培训业务带到各乡镇。
丨车管所双语窗口为群众办理业务
从报名、培训再到考试,均在各乡镇直接进行。“每月至少两次的‘上门服务’,减少了群众的时间和路费成本。人数最多的一年我们培训了8000多人,按一人500元计算的话,能直接为乡镇群众节省不少费用呢!”谈起群众的切实受益,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中队中队长刘振明藏不住心底的自豪。
为了使更多的群众获益,对于对口帮扶联系点——水塘镇大口村,县公安局2018年先后投入15万余元开展了寒冬送温暖活动。协调太安保安公司爆破开挖林果路4公里;全警捐款14万余元,并为当地学校捐赠文体用品、生活用品。同时,动员广大民警到大口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这些看得见的帮扶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高度赞扬。
丨普法宣传
群众的认可是公安机关前进的动力,考虑到新平县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拉近公安机关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及有效沟通,县公安局在民族干部配置上打起了“亲情牌”,将占比56%的130余名少数民族干部相应安置在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乡镇,依托民族元素,用少数民族语言向群众发放和介绍相关宣传资料。
“戛洒镇傣族群众居多,我们便更多地安排傣族民警,而在彝族群众居多的老厂乡,我们则更多地安排彝族民警。像我们的傣族民警李鉴洲,在傣族群众较多的地区,一个人带领4个协警就把他所辖范围的社区管理得井井有条,群众满意度也相当高。”县公安局政工室主任郭好说道。
丨“关爱生命 关注交通安全”活动现场
此外,每逢花腰傣沐浴节、花腰傣民族服饰节、彝族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在做好安保工作的同时,责任区民警也会主动走访少数民族群众,主动融入到群众中间去。这种以心换心的方式,无形中使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了一起。
“除了一如既往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宗旨外,我们还将在细节上下功夫,比如窗口的微笑服务。更好地为各族群众服务,真正让群众认可与理解公安机关的工作。”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郭好信心十足。
丨新平县举行组建“平安志愿者”启动仪式
由于基层服务工作与管理工作扎实,2018年县公安局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95起,化解573起,调解率达到96.3%,没有发生因处置不当而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于2018年底被新平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新平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放下“大盖帽”由上至下的管理方式,打造上门服务的贴心理念。行动背后是观念的转变,观念转变根本动因时代变迁。摸准时代脉搏,及时转变观念和行为,不仅有利于个体成长,也有利于机构、组织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