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黑鸦”在中国,好多中国名人都坐过,尼克松访华时也坐过

2019-08-13   顾氏造船厂厂长

参加#盘点退役装备#活动

周恩来总理的专机B-208号机

本厂长绘制的周恩来总理的专机B-208号机

伊尔-18是一种中程运输机,1955年由苏联伊留申飞机设计局设计,北约称其为“黑鸭”。伊尔-18于1955年开始设计,1956年开始制造,1957年7月4日原型机首次试飞,1959年4月投入航线使用,到1969年已在苏联国内800条航线上使用。

伊尔18的主要使用单位:中国空军、中国民航和由空军专机师改制而成的中国联航

伊尔-18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设计的四发涡轮螺旋桨短程客机。它与同时代的安-10民航飞机尺寸相似,但较注重装饰方面的设计。

伊尔-18飞机每边机翼内侧设有10个软油箱,外侧为整体油箱,总储油量为23700升。机体为全金属结构,驾驶舱设有5名乘员,包括2名驾驶员、1名领航员、1名报务员、1名随机机械师。飞机客舱原设计载客75人,后来取消了机尾的货舱部分,扩大了客舱面积,最多可载客125人。

伊尔18座舱

由于伊尔-18Д型飞机增加了航程,并设有宽敞的65个座位,于是常常被用作专机。

主要型别有:伊尔-18基本型,载客84人;伊尔-18Б标准型,载客110人;伊尔-18Д改进型。由伊尔-18改成的伊尔-38是苏联的岸基反潜巡逻机,用于海上侦察巡逻。各型伊尔-18生产量已超过700架,有20多个国家购买使用。

中国空军的伊尔18红色3082号机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的伊尔18红色3082号机

中国购买伊尔-18的历史比较长,最早的合同于1959年签订,从苏联进口伊尔-18客机五架,其中分配给空军两架、中国民用航空局三架。这批飞机因为苏联的一次同型机空难于1960年8月31日暂时停飞。随后在1960年年底飞回苏联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换装AN-20M型涡桨发动机。

1964年,中国再次向苏联订购二手的伊尔-18Б飞机五架,于1964年9月~1965年1月3日全部飞来北京,其中分配给空军一架、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四架。其中一架的导航雷达出现故障,中国方面无法自行修理,所以苏联方面根据合同派遣了一名无线电技师来华帮助修复了故障。

1965年,中国向苏联订购二手的伊尔-18飞机五架,其中分配给空军两架、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三架。这批飞机的状态要好于1964年进口的那批,但还是存在蒙皮细微划伤较多等小问题。

1967年3月,中国通过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和全苏航空出口公司再次在北京签订了购买五架伊尔-18飞机的合同,用以替代先前取消的五架米-6重型直升机的合同,合同总金额6764445卢布。1967年5月,空军34师完成接收了全部五架飞机的任务,其中第一、第三、第五架分配给空军,第二、第四架给民航。

民航所属的B-220号机

本厂长绘制的B-220号机

1959年开始,伊尔-18飞机投入航班运行之后,成为20世纪60年代民航国际航线、国内航线的主力运输机。1985~1988年间,由于部分早期进口的伊尔-18陆续到寿命期限,无法继续使用。中国民航还曾经向TAROM航空公司租借过三架伊尔-18。

民航所属的B-206号机

本厂长绘制的B-206号机

该型机以其卓越的性能曾在中国广泛使用,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机。

本厂长绘制的刘少奇、彭真、陈毅、金日成等人曾经乘坐过的B-240号机

1963年 4月12日至5月16日,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促成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召开,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乘坐B-240号机出访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四国;中苏论战前夕,为征求友党的意见,我国曾邀请朝、越等国领导人来华共商大计;1963年5月28日,刘少奇曾专程陪同金日成乘坐B-240号机从北京去武汉会见毛泽东。

周恩来总理乘坐B-208号机出访坦桑尼亚,在机场欢迎周总理的是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

本厂长绘制的周总理出访坦桑尼亚时的专机B-208号机

1965年6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乘坐B-208号机出访坦桑尼亚,途径12个国家领空,航程3万多千米,飞越高山、沙漠、穿越赤道飞向南半球,此行取得巨大成功,尤其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国际民航组织,得不到相应的国际航线支持,没有其他外援的情况。展现了中国民航过硬的技术能力。

完成出访任务后,周总理和随行人员与B-208号机组成员合影

1967年7月21日,即“720事件”后第二天,毛泽东乘坐B-230号机从武汉的汉口机场起飞,飞抵上海虹桥机场。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说服尼克松乘坐他的B-208号伊尔18专机从北京前往杭州,打破了美国“总统出访从来不乘坐外国飞机”的传统。美方保安(特工)人员都对总统乘这样的飞机惊恐万分(伊尔18是螺旋桨飞机)。不过后来下了飞机,也就觉得飞机还不错。

1964年至1976年,空军航测团利用伊尔18改装的航测机完成了中国西部边境地区的航测任务结束了中国没有西部地区精确地图的历史。

1974年10月9日和19日,空军航测团陈杰团长驾驶伊尔18两次飞越珠穆朗玛峰,首次拍摄了完整的珠峰全貌照片。

伊尔-18飞机也发生过数次严重事故,1977年2月27日,民航第8飞行大队伊尔-18型B-204号飞机在沈阳坠毁,机组人员8人、乘客17人全部遇难,地面死亡1人。

民航B-204号机遗照

本厂长绘制的B-204号机

1982年12月21日,民航第8飞行大队伊尔-18型B-202号飞机在广州落地时,机舱因乘客乱丢烟头而失火,飞机迫降后撤离不及时,造成25人死亡、37人受伤的严重事故。

本厂长绘制的B-202号机

在民航服役时的B-222号机

本厂长绘制的B-222号机

1988年1月18日,中国民航西南航空公司B-222号伊尔-18型客机从北京飞往四川重庆,北京时间22时15分,在距重庆白市驿机场直线距离约5千米,东经106°18′北纬29°33′处坠毁。10名机组人员、98名乘客(其中有3名来自日本、1名来自英国)全部不幸罹难。

在中国空军和民航服役的伊尔18客机在1990年前全部退役。

在航空博物馆颐养天年的毛泽东专机B-232号

中国联航所属的B-232号机

中国空军红色232号机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原中国空军所属的毛泽东专机B-232号伊尔-18型飞机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和最大的可移动文物。

在航空博物馆颐养天年的周恩来专机B-208号

本厂长绘制的在航空博物馆的周恩来专机B-208号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原中国民航所属的周恩来专机B-208号伊尔-18型飞机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和最大的可移动文物。

陈列在花楼的B-240号机

刘少奇、周恩来彭真、陈毅等乘坐过的B-240号机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和最大的可移动文物,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于2003年9月2日从四川彭州运抵楼重新组装后对外展出。

退役后的B-210号机。此时的机况令人担忧,近处的应该是一架原国航所属的安12/运8

本厂长绘制的B-210号机

性能数据

乘员:机组7人+载员65-120人

长度:35.9米

翼展:37.4米

高度:10.6米

空重:35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64000千克

最大商载:13500千克

发动机:四台AN-20M型涡桨发动机,单台4252马力。

经济巡航飞行速度:675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6500千米

载重航程:37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