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网双卡双带”龙泉驿区山泉镇构建全覆盖防疫体系

2020-02-05     天府早报

农村山区全域布“网”、城市社区分区织“网”,严防疫情输入;发放常住绿卡、流动红卡,“一人一卡”精准分类管理;干部带头,党员带动,在疫情防控一线形成示范……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龙泉驿区山泉镇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要求,创新实施“双网双卡双带”,在全镇构建起全覆盖防疫体系。

搭建农村城市“双网”

疫情防控,重在分层分类、精准施策。结合实际,龙泉驿区山泉镇将辖区定格为山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起农村、城市“双网”防疫体系,严防疫情输入。

“村(社区)防控是第一道防线。”山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实施全域范围防控,研究制定了山泉镇153平方公里疫情防控图,对全镇山区实行全域布防。山区防控中,山泉镇重点将工作向院落、民宿、农家乐、幺店子延伸,实施农村“院落防控”,在每个院落明确一个联络员,每天及时报送家庭防控情况,如在花果村,就建立了37个院落防控点。与此同时,山泉镇突出重要节点,在进出村(社区)通道等重点区域设置临时志愿者卡点,对过往车辆和人员开展查体温、查身份证、查目的地等“三查”,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迅速隔离观察并及时报告。目前,已设置固定卡口34个,临时志愿者卡点104个,每日排查车辆近2000辆、测体温3000多人。

针对城市社区特点,山泉镇着重抓好小区门岗、单元楼栋、居民入户防控:严把移民安置小区“门”,推行小区道闸、进出通道的半封闭管理,在门卫室等处设立疫情监测点,凡进出小区均逐一开展“三问一查”(问住址、问身体状况、问人员接触,查体温),并进行分类登记;把防疫工作向单元楼栋延伸,制作《山泉镇楼栋防疫明白卡》,公布包片领导、物业管理员电话,开通防控热线,对每栋楼实行清单管理,让每个楼栋居住人员情况清楚;全面登记居民住户情况,发动社区干部作为专兼职网格员,抓好动态管理和维护,采取“温馨门户贴”“无人告知书”等方式,为每户做好服务工作。目前,西河片区8个安置小区已设置门卫监测点15个,监测人员4000多人,张贴告知书30000多份,上门服务1300人次。



实施常住流动“双卡”

“你好,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麻烦在卡片上登记一下信息。”近日,在山泉镇东街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采集信息,为居民建档。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对全镇人员精准有效管理?山泉镇将辖区人员划分为常住人口、非疫区返乡人群两类,印制“双卡”(常住为绿卡,流动为红色),推行“一人一卡”精准化分类管理,防止疫情扩散。

连日来,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开展入户走访登记,全面核实人员户籍住址、流动情况、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精准采集每户村(居)民是否接触疫区、是否居家隔离等信息,通过现场发放两卡,实名建档,确保人员准确无误。

卡片登记后,进行分类动态管理、分级监测预警,在小区大门和重要交通要道设卡检查来往人员,持有“绿卡”的人员,可不限制通行。对持有“红卡”的人员限制通行,原则上要求持卡人居家观察14天,在观察期间由村(社区)提供上门服务。对于有疫区旅居史、接触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不派发卡片,严格推行居家隔离,观察期满后发卡,切实阻断疫情传播,严防外部输入。

结合网格管理,山泉镇抓好定期筛查,严守内部扩散,定期对辖区人员开展筛查,对绿卡人员中出现体温升高等症状的改发红卡。对红卡人员中结束自我观察期并无明显症状的发放绿卡,做好台账记录,上报突发状况。



实施党员干部“双带”

马永笠,是山泉镇党群办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党龄1年零9个月的“年轻党员”。这些天,他白天下村摸排登记,晚上撰写抗疫信息,和同事们一起马不停蹄地奔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很少有人知道,马永笠原计划正月初四在老家举办婚礼。大年二十九晚上,他收到了组织发来的短信,通知返岗抗疫。接到通知,他没有任何犹豫,立马回复“收到”。面对妻子的委屈和父母的埋怨,他耐心地解释道,“组织和群众有需要,我们就要有行动,这是我在党旗下许下的誓言。”第二天一早,他就驾车返回单位,直奔抗疫前线,原定的婚礼也延期了。

疫情防控期间,像马永笠一样坚守在一线的山泉党员干部,还有很多很多。按照“机关干部要下沉到村社区”的工作要求,山泉镇坚持干部带头、党员带动,与村(社区)党员干部群众一道,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自1月26日疫情排查工作开始以来,山泉镇实施了以“领导包村、机关干部包组、村社干部包人”为主的“三包”工作,建立了山泉镇防疫工作责任包片联系制度,按照人口、居所、交通等因素,把24个村(社区)划分为8个片区,每名领导班子成员和调研员分别联系督导2-4个村(社区),全镇400多名机关干部直接编入一线参与宣传引导、走访摸排等工作,完成排查5万多人次。

全镇党员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群众主动上报健康状况,通过建立微信群,每日开展线上健康接龙,发动村(居)民主动汇报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建立党员主动服务群众机制,发放防控指南、温馨提示等宣传资料,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群众生活提供基本服务;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心理疏导和缓解,实行轮流参与一线防控制度,在微信群内不定期发布轻松正能量段子,悬挂“休闲喝茶不上山、安心居家保平安”等横幅,持续释放党员干部和群众压力。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正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6deFXAB3uTiws8KS6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