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在意自己的年龄?年龄和鲭鱼到底有什么关系?

2019-11-12     东瀛闲聊

在日本,大家有没有发现,漫画书里也好,电视的新闻节目或者综艺节目里也好,但凡有人物或者嘉宾出现,都要在这人的名字后边加个小括号,写上年龄。这个问题也许也困扰过不少人吧?我以前也是想不通这个问题,年龄在很多国家应该属于个人隐私,对于男性来说可能还好点,女性被问起年龄这个敏感问题,一般就觉得很忌讳。但日本人似乎完全不讲究这个。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很多身边的日本朋友,他们大多很茫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我的一个日本客户在一次聊天时跟我探讨了这个问题。

日本人一直以来都不太在意被问年龄这方面的问题,造成这样一个现象的原因是日本一直以来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的国家,即便是明治维新之后取消了不同阶级在身份上的不平等,日本人也依然会倾向于在法理和人伦上平等的所有人当中分出一个秩序。这个秩序的基础,也是一个非常普适的标准,就是年龄。所谓的论资排辈。日语到今天依然保留着非常完备乃至于复杂的敬语系统,这一套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对和你处于不同阶层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敬语。这一点外国人通常不太好理解,你和你同级的人,特别是关系亲近的人之间说敬语,是很见外的一件事。外国人可能难以体会到那种感觉。但那种感觉日本人都会有。所以,对什么年龄,什么身份的人用什么样的语言,成了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个成文的规矩。由此,日本人对年龄这件事无形也就变得很在意。

用数鲭鱼的方式蒙混过关

大多日本人都能诚实对待自己的年龄,也有小部分因为种种原因而隐瞒造假。日本有一句惯用语叫作“サバ読み”(sabayomi),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年龄、体重、三围等个人身体相关的数字蒙混虚报。有时候面对不太熟的人,或是想要融入某个群体时无法很坦然地说出这些数字时,这些人就会蒙混虚报。但是为什么谎报数字要说“数鲭鱼”?

其实这个典故起源于江户时代,由于鲭鱼的身体里有许多消化酵素,所以在捕获上岸死掉之后,比起别的鱼更容易受伤、不易保鲜。所以非常注重新鲜度的鱼市场里,在鲭鱼还新鲜的状态下就要赶紧数清数字并出货给厂商,这么急的情况下就很容易数错数字。因此后来衍生了把“随便数一数、数错”称为“数鲭鱼”的说法。

另外还有一句衍生语叫作“逆サバ”(gyakusaba),就是把自己报得更年轻、身体高、体重轻说成反语,把自己报老、报矮、报肥。

用数字来判断一个人

在日本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趣闻,“28岁以上的人都会谎报年龄”。这是因为在2008年的时候有一句话“アラフォー”(arafo),是英文around the age offourty的简称,意思是指年近四十岁。后来也衍生出“アラサー”(arasa)年近三十岁等说法,随着时间流传不断演变成现在的说法,只要超过25岁就会被归到年近三十的类别,让很多女生大喊不公平啊!

因为日本有着“什么样的年龄就该有什么样的表现”的固有意识。单看日本的流行杂志,就按照年龄分得超仔细,如果超过20岁还在看SEVENTEEN杂志,可能就会被人家揶揄取笑。如果去参加婚介活动,会感到更残酷。因为举办方会事先列出“只限几岁以下的女性”,或是“未满25岁的女性可以选到条件比较好的另一半”等规定,总之是越年轻越吃香的意思。

当然不是什么事情都是年龄越轻越好。在工作中虽然你很年轻但是能力很好啊,然而还是会很难被上司信任。相反的,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而然上司会认为你工作经验足够丰富,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知识而被赏识重用。

谎报数字的艺人

一般的普通民众都这么严格看待年龄,对艺人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日本演艺圈非常看重明星们的年龄,娱乐圈竞争激烈,一些明星为了成名,往往会选择谎报年龄,这种行为,对于日本这个讲究诚信的社会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女明星,如果年龄报小后被发现的话,后果可能会严重到要向公众谢罪。有一位叫夏川纯的女艺人,就因为谎报了比自己实际年纪小五岁的数字被发现后,上了新闻头条,还被扒出了陈年毕业纪念册等老底。

女生爱谎报年龄,男生爱谎报的那就是身高了!尤其是木村拓哉的身高常常会被拿来讨论,他号称176公分,但细心的观众常常会发现他却比一起合演的男明星还要矮半个头。

在日本也并不是身高要报的越高越好,有些人也因为长的太高接不到工作而烦恼。像国民老婆新垣结衣就说她只有169CM,但实际上应该有超过170CM。阿部宽也说自己才188CM,其实应该有190CM。

只能说在日本,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数字,因人而异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顾虑的,但这也就是日本文化的妙趣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6aKa24BMH2_cNUgDC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