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国足学习先进足球未果反丢看家法宝 三无球队令人绝望

2019-12-15   雪狼侃足球

奇迹并没有发生。在东亚杯四强赛第2轮的比赛中,国足经过90分钟激战0-1不敌老对手韩国队,惨遭两连败。如果单看比分,0-1倒也不算太坏。但如果看了全场比赛,就会明白所谓的1球小负,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令人绝望的失败。

国足0-1不敌韩国

全场比赛,国足的控球率只有34.8%,射门更是只有可怜的2次,河北华夏幸福中锋董学升上下半场各有1次,但打得不着边际。而韩国队则在掌控了大部分球权的情况下,创造了16次射门机会。当然,这支清一色K联赛球员组成的韩国队实力也只能说一般,16次射门只有2次命中门框以内。但越是这样,越能显示出李铁执教的这支国足选拔队实力的孱弱。

韩国队实力也不算强

事实上,仅仅从纸面上来看,曹赟定、董学升和中甲本土最佳射手谭龙组成的锋线三叉戟实力并不差,虽然不是正牌国足主力,但在国内联赛中也属于大腕级球员。尽管韦世豪缺阵,但这条进攻线还是让人有点小期待。而在开场仅仅10分钟,张稀哲的长传找到了边路的谭龙,后者的传中让董学升得到了包抄射门的机会,可惜稍稍偏出了右侧立柱。不过,这也是整个上半场国足唯一一次射门。此后场上主动权就被韩国队牢牢掌控。

董学升奉献了国足仅有的2次射门

当然,国足虽然在技战术上处于绝对下风,但在斗志上上并不比主场作战的韩国队差,即便比分落后,球队也一直没有泄气,始终在场上积极拼抢。这一点还是令人稍微觉得有点安慰。但仅靠拼劲,显然不足以弥补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国足球员无论是个人基本功、几人之间的小范围配合都做的不好。更令人诧异的是,明知道中锋董学升头球远比脚下好,但两个边路却一味给他送地面球,这种扬短避长的踢球方式无异于自废武功。但一个更悲哀的现实就是,这些年我们不但没有将先进的足球理念真正融会贯通、与时俱进,就连传统的两大法宝也都已经丢失殆尽。那么多世界级知名教练来了又走,中国足球却沦为了那个去邯郸学走路的燕国少年。

国足高度速度都已经丧失了

众所周知,当年中国足球之所以能够与亚洲诸强掰手腕,靠的就是高度和速度两大法宝。即便是面对亚洲第一克星韩国队,虽然经常非平即负,但也不会输得很难看。郝海东更是韩国球员最为害怕的杀手,他超强的启动速度和变幻莫测的盘带过人令人头痛。而即便郝海东不在,国足也还有高度这个法宝。2000年亚洲杯小组赛首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郝海东曾是韩国队最头痛的前锋

那届比赛,还处在禁赛期的郝海东并未参加,宿茂臻成为国足主力中锋,在国足两度落后的情况下,宿茂臻大发神威,先是用大力头球攻破韩国队球门,下半场又持球突入禁区制造了韩国名将洪明甫的红点套餐,范志毅主罚点球将比分扳成2-2平。那场比赛,国足不仅将自己的强项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团队配合上也可圈可点,尤其是第一个进球,从吴承瑛得球开始到宿茂臻头球得分,这期间经过了马明宇、李铁等人九脚不间断传递,成为了国足历史上少有的经典团队配合破门。

国足最经典进球

而2010年东亚四强赛国足3-0大胜韩国一役,第一个进球是身高1米87的于海头球破门,第二个进球则是前场积极拼抢成功断球后郜林的挑射得手,而国足的第3粒进球,更是一次防守反击的经典战例,曲波和邓卓翔几个简单的二过一就撕碎了韩国队的后防线。

抗韩少年邓卓翔

不过,如今我们这两项看家法宝已经无影无踪,就连历来如同砍瓜切菜一样的东南亚球队菲律宾都赢不了,在中锋位置上,国足只能依靠杨旭、董学升甚至肖智这样年过三十的老将,新生代则人才凋零。如此国足,如此现状,只能让人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