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可能比较长,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这样就能继续欣赏感动你我的名人故事,感谢支持。
提起中国男乒,有一个绕不开的传奇人物
“蔡振华”:球员时代,这位球风犀利敢打敢拼的运动员有个外战内行的美称;教练生涯,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带领男乒重回世界之巅。
当年他是放弃国外优渥的薪资和生活条件带着快临产的妻子跨洋回国的,一家人挤在一间连厨房都没有的小房子里又在朋友家空置的房子中借住了好几年。
好在,妻子一直都默默支持他,儿子也慢慢理解了父亲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最终,蔡振华最终用国乒无与伦比的成绩单向世人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01.
1995年,在那个被人们称为
“飞碟馆”
的体育场内,随着王涛的最后一个球落下,中瑞的这次对决以中国男乒王者归来落幕。
此时,不管是激动得推开围栏压到王涛身上的队友们还是场馆内沸腾的观众都已经无心去关注对手,全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这是人们期待已久的胜利,要知道自从1987年之后中国已经连续三届没有摸到过斯韦思林杯了,1991年更是四强不入。
1989年的多特蒙德,男乒结束了八十年代的辉煌未能继续夺得团体冠军。比赛结束后,带着意大利队前去参加比赛的蔡振华请老队友和老教练吃了个饭。
正是这次席间,许绍发向他发出了回国的邀请。男乒的颓势众所目睹,技术改革也势在必行,教练团队需要引入新鲜血液,而蔡振华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彼时,这位前男乒名将已经赴意大利执教四年,带领着这支欧洲弱旅取得了骄人的进步,深受他们的尊敬。
在意大利,各个方面的条件都要比国内好上很多倍。但没想到的是,蔡振华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爽快地给出了答案“行”。
对他来说,国外再好也还是更愿意为培养了他的祖国奋斗。这一年,蔡振华28岁,退役了四年。
蔡振华是1961年生人,原本是兄弟姐妹三个他是老小,却不曾想兄姐年少的时候先后遭遇不幸离开了人世。
作为幸存下来的独苗苗,蔡振华得到了父母的全部呵护。他喜欢乒乓球,父母就支持他去打球。他也很争气,练习了三年之后就被挑选到了省队。
六七十年代的男乒发展很快,多次在世乒赛上捧回最高奖杯,技术较先进人才也比较全面。打横板的蔡振华在江苏队训练了六年之后入选国家队,这一年他十七岁。
蔡振华是个越战越勇的人,尤其是在对外的国际比赛中更是如此,所以那时候很多人评价他是
“外战内行”
。
在他的时代,乒乓还没有进入到奥运项目中,世乒赛等大赛就是运动员们表现的最大舞台。虽然蔡振华手握团体、男双和混双冠军,但遗憾的是只有一枚单打亚军而没有冠军。
蔡振华当队长的时候曾经被一些教练批评过又皮又散漫,经常在关灯之后还和其他队员凑到一块聊天儿。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他的身上极具凝聚力,而这对一个处于领导地位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几年之后,当他走上教练的岗位,体现得淋漓尽致。
02.
蔡振华的朋友很多,不仅有运动员还有其他行业的,其中有一位是越剧团的领导。1983年,这位朋友夫妻俩见蔡振华二十多岁也老大不小了,便提出给他介绍个朋友。
女孩子叫黄胜,是他们团里小有名气的小生。两人年龄相仿,各方面条件都挺合适。在中间人的撮合下,两个年轻的男女见面了。
第一次相见,蔡振华就相中了对面的这个女孩儿,黄胜也对外表颇为憨厚又会聊天的男孩儿颇为满意。就这样,初次见面双方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但没想到的是,专注于戏曲的黄胜压根儿就不知道眼前这个叫蔡振华的人是体坛的风云人物,有着众多球迷。
是相熟的朋友得知了他俩的事情告诉她的,当黄胜听着对方细数蔡振华获得过的一个又一个冠军时,心中升起了退却的念头。
所以,当两人有一次相见的时候,她直接摊牌如实告知自己的担忧,“我们不合适”。没想到,蔡振华闻言却噗嗤一声笑了,“该是我担心配不上长得好看的你”,一下子消除了紧张的氛围。
接下来,他继续约这个心仪的女孩。如此深入接触下来,黄胜认为他很踏实可靠,两人开始了地下恋情。
之所以偷偷摸摸恋爱是因为当时队里有规定,运动员不能过早谈恋爱。所以,这对小情侣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去过对方的单位,生怕被人知道了。
在他们恋爱的第二年,遇到了一个重大考验:黄胜的单位要南迁外地了,她要如何选择?一边是恋人一边是深爱的越剧,两边都放不下。就在她纠结的时候,蔡振华的一席话让她最终选择了爱情
:支持你的任何决定,大不了以后退役了我去外地找你。
也是在这一年,两人的恋情走到了阳光之下,国乒队都知道了蔡振华交了一个美丽唱戏好听的女友。
1985年,蔡振华完成了两个身份上的大转变:事业上,从运动员到教练;生活中,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变成了人夫。
他执教的地方在意大利,妻子也随同前往了。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同事、不懂的语言,对蔡振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黄胜来说也是如此。
短短两年,蔡振华就把原本是末流水平的意大利在新德里送上了团体第七的成绩。黄胜也调适好了心态,洗手作羹汤成为丈夫的坚实后盾。
03.
接到回国家队执教这个邀约的时候,蔡振华答应得很干脆。他知道,回国意味着他的收入将锐减到原来的零头,生活水平将会大幅度降低。
但祖国召唤他,这些身外之物都可以弃之不顾。当时黄胜正挺着大肚子待产,她希望能够生产之后再回国,但是时间紧急等不了。
就这样,1989年5月夫妻俩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开始了在一间15平的单人宿舍生活的日子。一个多月之后,他们的儿子呱呱坠地,夫妻俩给他取名蔡意,意即意大利的意思。
蔡振华回国的时候,带的球员马文革恰好是在他退役那年进入到国家队的,而89年世乒赛之后马文革按照安排更改了他维持了十几年的打法。
9月是世界杯赛举行的时间,马文革心中忐忑不已。改变几乎已经形成本能反应的球风谈何容易,更何况还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要去参加大赛,完全没有战胜对手的信心。
作为他的主管教练,陪同前往赛场的蔡振华只是告诉他
:“你是个成熟的球员,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赛场上,决定结果的不一定是技术,有时候还是心态。
马文革遇神杀神佛挡杀佛一路杀入了决赛,在与上届冠军决战之前,蔡振华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嘱咐了他几句比赛策略。
最终,当马文革打败了这位波兰名将的时候,在场地边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球桌的蔡振华长出了一口气:这个冠军,不仅证明了新打法的可行性,也是他在国家队执教的开门红。
而此时,他远在国内的妻儿正在浙江的娘家。单位分配的房子没有厨房,不方便产后的妻子调养身体,于是娘俩儿干脆回老家去了。
一直到好几个月之后,黄胜才带着儿子回去
:蔡振华的朋友感念他心系祖国宁愿不要高新也要回来,大方地把自己家一处空闲的房子借给了他们住。
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好几年。其实后来单位给分了一套合适的房子,奈何掏不出装修的钱,所以才又拖了两年才终于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04.
1991年4月的世乒赛上,中国男乒以团体第七的铩羽而归。随即,主管阵容换血,对于此时的男乒来说,急需的是一位能够承担住压力、有志气还有策略的主帅,蔡振华成了唯一的候选人。
在面试的时候,领导问了他一个问题
:“以男乒的现状,如何看待明年的奥运?
”蔡振华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现状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计划。
蔡振华在危难关头接下了主教练这一重任,他以一篇充满激情的讲话开始了新身份的征程。这一年,他才到而立之年,助手们也都是差不多的年纪。
最年轻的一届教练班子却要面对最棘手的情况,无论是队员还是外界对未来都是感到迷茫的,对重夺世界冠军并无信心。就连教练们自己,也是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
蔡振华要求队员们必须具备“志气、骨气、杀气”,通过后续的胜利一点点恢复大家的信心。他还花大力气整顿了男乒的纪律,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最终,他用男乒在天津横扫、在亚特兰大折桂宣告了此后二十余年辉煌之旅的开启。此时,人们再回过头来看当年面试时的那段话,无不感叹他的运筹帷幄。
事业上稳步上升,但是对家人蔡振华却是抱有愧疚的。父亲病重期间,他作为儿子不能在床前尽孝成了一生的遗憾。
对妻儿,蔡振华同样深感没有尽到责任。他没有多少时间放在照顾家庭上,家中里里外外几乎所有事情包括儿子的教育都压在了妻子身上。
黄胜一力教导儿子,有时难免有些严厉。到了孩子叛逆的年纪,时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和母亲起争执,他自己生气的同时又惹了母亲伤心。
此时,蔡振华就作为灭火器出来劝和了。儿子也曾因为他在自己人生中的不断缺失而有过埋怨,但在长大之后渐渐能够体谅他了,他希望儿子也能够多站在母亲的角度那里思考一下。
对儿子,蔡振华并没有要求过要走乒乓的路,恰好他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也就顺其自然地发展了。长大之后,蔡意发现自己很喜欢表演,便在高考的时候报考了北电。
在勇闯娱乐圈的时候,蔡意为自己改名为蔡宜达。如今,他是小有名气的演员,参演了多部热播剧,主演过由著名制片人制作、根据金庸作品改编的
《侠客行》
。
蔡宜达饰演的角色多变,既能一人分饰两角演性格反差巨大的双胞胎兄弟,也能扮演命运多舛的革命青年,还能表演亦正亦邪的反派角色。
此外,蔡宜达多才多艺在唱歌上也颇有天分,参加过一档唱歌节目还获得了一众体育名将的鼎力支持。父子俩虽在不同的领域,但都做出了一番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