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意志有时是支撑一个人走过艰难困境最好的力量,当一个人身处绝境之时,只有同时拥有了坚不可摧的意志和破釜沉舟的勇气才可以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并沿着这丝微小的光芒,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获得柳暗花明。
迟浩田出生在山东招远的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中,像普通的农村家庭一样,迟浩田的父母也尊崇传统观念中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想法。尽管家中条件贫困,但是迟浩田的父母仍旧养育了好几个儿女。迟浩田在家中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
养育孩子的压力使这个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更加的不易。年幼的迟浩田从小便目睹着家庭中的各种困境,他深知父母的不易,也愿意去体谅父母,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分担家中的各种琐事,不向父母提出任何多余的要求。
一个家庭比财富更加重要的便是家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体谅,正是因为迟浩田的懂事使得这个家徒四壁的家庭之中多了一些温暖和幸福,迟浩田的父母也为迟浩田的懂事而感到欣慰。一家人就这样在一起,生活虽然过得贫苦,但却也温馨快乐。
但很快,迟浩田便已经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看着与自己同龄的小朋友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迟浩田的心里顿时羡慕不已,他渴望知识,渴望读书,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迟浩田经不住知识的诱惑,第一次向父母提出了想要读书的要求。
迟浩田的父母从心底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出人头地,摆脱贫困的命运的。尽管深知读书会给这个原本就挺困的家庭带来许多更重的负担,但是看着迟浩田眼中渴望的目光,迟浩田的父母还是咬咬牙答应了。就这样迟浩田得以进入学堂学习。
懂事的迟浩田深知自己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每天不管是晴天,雨天,也不管是寒冬或是酷暑,迟浩田对于自己的学习从未松懈过,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对得起自己家中的兄弟姐妹,也对得起自己。
随着日子一天天流逝,中国国内的战争形势愈发的不容乐观,17岁时国家的环境已经不再允许迟浩田在学堂中安心的读书,于是迟浩田便响应党的号召,光荣参军入伍,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时参军的小战士们的脸上,大多还都闪烁着稚嫩的光芒,他们表现得十分的懵懂和畏惧,但历经生活磨难的迟浩田深知,保家卫国并非儿戏,一旦加入这支队伍就要时刻准备好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献出自己生命的准备。也许迟浩田的内心也有恐惧但是他却从未想过退缩。
既然选择了这条无法回头的路,便一心一意勇往直前,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
在战场之上的迟浩田,表现得十分英勇,战场之上尽是炮林弹雨,每一次出战都是一次生死未卜的旅程。在这些残酷的战争中,迟浩田快速地成长着。很快,他便成为了一位真正的红军勇士。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生死只能听天由命。
在一次执行围剿敌军的任务过程中。年仅18岁的迟浩田被敌军的一颗炸弹所击倒,不幸负伤。当他醒来时,身边已经围满了军队中的医生。由于伤势过于严重,医生当场便提出了截肢的治疗方案,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方案却遭到了迟浩田强烈反对。
因为迟浩田的心中深深地明白,一旦截肢自己将永远没有办法重新回到战场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这简直比杀了自己更加残忍。于是迟浩田便当场向医生提出,要截肢,先截脑袋,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决心。
无奈之下,医生只能答应迟浩田再观察一段时间。那段时间里,所有的人都为迟浩田深深地捏了一把汗,因为不截肢,迟浩田的生命便有随时面临着危险。但是迟浩田自己却一直坚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的。不幸中的万幸,迟浩田的身体最终慢慢的康复了。
与此同时,迟浩田的双腿也保住了。这大概也是因为上天被迟浩田坚毅的精神和意志所打动了吧。恢复了健康的迟浩田立即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战场之上。继续为解放新中国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着。
最终迟浩田依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也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曙光。此时的迟浩田已经不再是当年战场上那个稚嫩的孩子。多年的战斗经验使他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因此迟浩田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了新中国的国防部部长。
一路走来,迟浩田经历的坎坷与艰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进入政治领域之后的迟浩田,依旧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作为自己工作的最终目标,一路之上,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这种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心态,是迟浩田始终坚持本心,不忘初衷最根本的支撑。
迟浩田的一生,先是在苦难的生活中打磨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又是在残忍无比的战场上练就了超乎常人的勇气。最终在政治舞台之上,迟浩田坚守住了自己的本心,不忘初衷砥砺前行,经住了政治上的诱惑,完美的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步。
这也大概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了吧。迟浩田身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敬佩和学习的,在吃苦耐劳的精神中打磨自己坚强的意志。
时刻做好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精神,不忘前辈艰辛,不忘肩上使命,共同实现新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是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