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系吃紧 郑永刚的“最后一战”能否功成

2021-04-21     大摩财经

原标题:杉杉系吃紧 郑永刚的“最后一战”能否功成

杉杉系掌门人郑永刚最近恐怕有点“烦”。

杉杉集团以服装起家,后转型进军新能源锂电池等多元化产业,并涉足金融投资,在资本市场频频出击。但几年折腾下来,杉杉系的潜在风险亦在累积。

杉杉系核心上市平台杉杉股份(600884.SH)月初发布的2020年业绩大幅下滑,受锂电池毛利下滑、充电桩业务萎缩、服务业务亏损等影响,去年杉杉股份营收同比下降5.35%至82.16亿元,净利同比下降48.85%至 1.38亿元,更出现十年来首次扣非后利润亏损。

急于提振业绩的杉杉股份在去年以7.7亿美元收购LG化学的偏光片业务(今年2月完成交割)。不过,这部分被光电大佬LG化学“抛弃”的业务,盈利周期能持续多长仍有争议。

除此之外,杉杉系与中静系围绕徽商银行股权的纠纷近日也出现新情况。2019年郑永刚欲接手中静系持有的股权入主徽商银行,但此后与中静系陷入长久的纠纷,接近两年里双方仍陷在焦灼状态中。经过多次互诉,4月6日,杉杉股份公告,称杉杉集团持有的杉杉股份2.48%的股份因中静系诉讼被冻结。

杉杉系吃紧

杉杉集团从服装起家,近年来多元化扩张迅猛,已成为跨新能源科技、时尚服装、医疗健康、贸易物流、旅游休闲、金融投资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

杉杉集团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业绩表现不佳,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8%至115.71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大幅下降25%至4.42亿元。2017-2019年,杉杉集团营收分别为205.58亿、204.18亿、208.96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3.16亿、1.94亿、6.75亿元。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杉杉集团资产总计434.46亿元,负债总计237.25亿元,其中有息负债规模约在165亿元左右,包括短期负债89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0亿、长期借款24亿、应付债券41亿,但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约24亿元,显示短期流动性压力较大。

上市25年的杉杉股份是杉杉集团的核心上市平台。新能源锂电池是杉杉股份的核心主业,充电桩、储能、服装则是非核心业务。锂电池业务去年受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毛利下滑,非核心业务则在去年业绩大幅下滑,也导致杉杉股份业绩暴跌。其中, 受疫情影响,充电需求大幅下滑,杉杉股份充电桩业务一年亏损9217万,相比上年亏损扩大接近6000万;同时疫情也导致服装业务大幅下滑,当年亏损5039万,相比上年亏损幅度扩大超过4600万。

与此同时,2020年杉杉股份近十年来首次出现扣非亏损,不得不大笔卖出宁波银行和洛阳钼业股权维持住账面盈利。

除了变卖资产的财技,郑永刚还试图通过收购为杉杉股份带来新的业务突破。2020年6月,杉杉股份公告以7.7亿美元(实际约50亿元人民币,其中30亿银行贷款,20亿自筹资金)代价收购韩国LG化学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70%权益,进入全球仅由少数几家公司主导的LCD偏光片市场。这也被郑永刚称为自己的“最后一战”。

为此,杉杉股份成立了杉金光电纳入LG化学的LCG偏光片资产,截止今年2月1日已完成中国大陆的资产交割。目前,杉杉股份持股杉金光电70%,LG化学暂持股30%。后30%股权将在三年内分批再转让给杉杉股份。

一个朴素的疑问是,如果这是一门好生意,LG化学为何要把偏光片业务卖掉?

偏光片是郑永刚的好生意吗

杉杉股份收购的偏光片业务是一门好生意吗?长期来看,恐怕未必。

直观来看,偏光片是LCD三大关键原材料,也是我国液晶面板技术国产化最困难的领域之一。LG化学的大尺寸偏光片出货面积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三成。收购LG化学LCD偏光片业务之后,杉金光电如今成为全球LCD偏光片领域规模第一的龙头老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LG化学出售偏光片业务的直接原因是该业务长期亏损。自2018年以来,受到下游大尺寸LCD产能严重过剩、收益持续恶化影响,大尺寸偏光片价格开始急剧下降,LG化学在国内的三家公司除北京公司经营状况稍好外,南京、广州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电视、游戏PC和显示器出货量大降,相应的偏光片需求也出现萎缩。有业内分析认为,2021年,电视用偏光片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环境继续恶劣,预计2021年偏光片平均价格将下跌5%以上。

除此之外,LG化学出售偏光片业务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行业升级在即,LG化学已经定下了新的转型方向。2019年底,LG化学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人事调整。LG化学尖端材料事业部进行LCD材料业务售卖过程中将500余名人力调动至石油化学和电池事业部,目的即是为了配合集团OLED抢占事业。

事实上,在出售偏光片业务之余,LG化学还出售了水处理,光刻胶,玻璃,照明等多块业务。在此之前,LG化学与陶氏杜邦曾签订了以2000亿韩元收购可溶式(Soluble)OLED材料技术的合同,未来尖端材料事业部将以OLED为中心。

相比LCD,OLED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目前还未成为主流选择的原因主要在于价格。

这意味着,一旦OLED面板通过规模化生产压缩价格,将成为市场主流选择,彼时作为上一代产品的LCD面板将面临着整体淘汰。

郑永刚一开始也并非对此没有疑问。他在日前透露,最终促使其决定收购的,是一个老朋友、某会计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告诉他,LG化学偏光片业务毛利率很高。

据杉杉股份今年一季报预增公告,杉电光电并表后带来较大业绩贡献,预计给上市公司带来归母净利1.6亿-1.8亿元,即贡献当季一半以上利润。杉杉股份称,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归母净利约为2.5亿-2.8亿。

这笔收购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恐怕需要时间来解答。

金融资产缩水

在过去几年,投资一直是杉杉股份的一大盈利亮点,杉杉股份较为青睐流动性更好的银行股权,截至2020年年底,杉杉股份的投资业务主要为金融股权投资,主要包括稠州银行、宁波银行、洛阳钼业和徽商银行。

去年,杉杉股份通过变卖宁波银行和洛阳钼业持股,维持住了账面盈利,也让郑永刚手中的金融资产包进一步缩水。

截至2020年末,郑永刚在手的金融资本包括:稠州银行7.06%股权,洛阳钼业1.81%股权,宁波银行0.14%股权和通过中静四海持有的4.16%徽商银行股权。其中宁波银行股权已经在今年2月清仓。

那么,杉杉股份股份手中的这部分金融资产成色如何呢?

杉杉股份在手的银行股权,可能没有看起来那么值钱。

2010年十月,杉杉股份以4.95亿代价拿下稠州银行7.06%股份,成为后者并列第一大股东,试图参与稠州银行上市的资本盛宴。不过稠州银行自2008年启动IPO辅导后,十余年停滞不前,并无明确上市计划。

宁波银行则和杉杉股份已经没关系了。作为宁波银行的最早的股东之一,杉杉股份入股宁波银行的成本不到1.82亿。从2014年底首次减持直至今年清仓,杉杉股份通过减持获得收益约54亿元,并取得现金分红超过6.5亿元,合计投资收益达60.5亿元。此外,杉杉股份子公司还在2020年出资4亿元,参与宁波银行定增和随后的减持,累计获得投资收益约2.2亿元。

至于徽商银行,则是杉杉股份还没理清的烂摊子。2007年,中静集团的核心平台中静新华资管公司和杉杉集团合资成立了中静四海入股徽商银行,中静新华和杉杉分别持股中静四海51.65%、48.35%。

2019年8月,中静系拟清仓式减持徽商银行的股权,一向对银行资产情有独钟的杉杉系掌门人郑永刚将目光移到了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上,拟斥资121.5亿元接手中静系持有的徽商银行的股权。但双方仅完成第一笔交易就陡然生变,与中静系陷入互相指责和诉讼。

2019年8月29日,中静四海完成工商登记信息变更,杉杉集团持有的中静四海的股权占比由48.3476%升至100%,为此,杉杉系支付了交易对价18.82亿元。杉杉系公告显示,向中静系累计支付交易对价约38.9亿元。

之后,杉杉系与中静系各执一词对簿公堂,杉杉系认为自己支付的交易对价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股权的过户,中静系认为杉杉系未在协议约定时间内向其支付全部转让价款。

2020年中旬,杉杉系起诉中静系,上海金融法院查封(冻结)被保全人中静新华持有的徽商银行2.25亿股内资股的股份。随后中静系反诉杉杉,4月6日,因合同纠纷,杉杉集团5.48亿资金和杉杉集团持有的2.48%杉杉股份股权被法院冻结。

洛阳钼业经过2019年业绩大跌后大伤元气。2020年营收虽然再创新高达到1129.8亿,但是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5.4%也仅有23.3亿元,还不到2017年的水平。

此外,洛阳钼业股价在今年2月达到8.05元的两年内新高,但是随后股价不断回落,今日收盘价仅有5.6元,市值1210亿元。杉杉股份持有的股份账面价值仅有1.7亿左右。

除了核心上市平台杉杉股份,郑永刚手中还有杉杉系入主的上市公司吉翔股份(603399.SH)。吉翔股份前身为传统钼矿公司新华龙,2017年被杉杉系控制,成为杉杉系欲腾挪影视资产的资本平台。吉翔股份目前的控股股东为持股33.56%的宁波炬泰投资,穿透后控股股东为杉杉控股。

杉杉系入主吉翔股份之时,正值A股影视热,上市公司转型影视业,并和杉杉系介入的儒意影业深度合作,外界一度猜测其将成为儒意影业的借壳平台。但随着影视资本热退潮,双方鸳梦难圆,儒意影业最终在2020年10月以72亿港元的身价卖身港股恒腾网络。

2020年3月,吉翔股份试图通过现金+股份的方式收购中天引控,但最终这个借重组进军军工行业的计划并未成功。

随后,吉翔股份再度出手,意图拿下营销服务商多想互动。多想互动此前IPO已经过会,但又蹊跷撤回。监管对吉翔股份这次交易发出问询后,4月12日晚间吉翔股份发布公告终止收购多想互动,次日吉翔股份因此跌停。目前,吉翔股份市值仅有22亿,仅有2016年11月杉杉系首次入股时市值的四成左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cm9XgBDlXMa8eq-b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