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拒绝甲方任何要求的网红建筑师

2020-04-14   土木在线

在设计行业,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往往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水火不容”:

如果双方志同道合,瞬间便能擦出火花;如果是貌合神离,项目随时都有可能崩塌。

当所有人都渴望成为反叛传统的革新者时,有一位设计师却对甲方的所有要求都说“是”。

这个人,就是丹麦建筑师——Bjarke Ingels(比亚克·英格尔斯)。

作为行业内炙手可热的明星建筑师,英格尔斯几乎全年无休。尽管邀约不断、订单无数,他却从不拒绝甲方的要求。

由英格尔斯创办的B.I.G建筑事务所出版的书籍《Yes is More》

B.I.G建筑事务所曾于十年前出版了一本名为《Yes is More》(是就是多)的书,通过漫画和文字阐释他们的立场和哲学。

在英格尔斯看来,对客户的需求说“是”并非放下身段去迎合,而是立足于不同人群的需求去寻找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多创意。

《Yes is More》书中内容

你一定也在好奇,当大部分建筑师在循规蹈矩的务实派和异想天开的乌托邦派之间徘徊时,英格尔斯是怎么做到的呢?


创意加码,一战成名

2016年,英格尔斯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他的老师兼挚友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也在颁奖词中写道:“这位建筑界的明日之星并不是伟大人物的再生,而是新类型的开创者。”

与库哈斯的评价如出一辙,英格尔斯自小便与众不同。

他于1974年出生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自小热爱漫画,成为漫画家的梦想为他点亮了绘画技能。

本着通过建筑学习提升绘画水平这一想法,英格尔斯听从妈妈的建议进入丹麦皇家建筑学院,从此他对建筑的热情和其在建筑设计中的才华便一发不可收拾,奇思妙想也从未间断。

英格尔斯勾勒自己对于未来建筑的构想

2001年,还是新人的英格尔斯离开了库哈斯创立的OMA建筑事务所,准备大干一场。

那时,恰逢哥本哈根当地著名开发商皮尔·霍普曼(Per Hopfner)公开招募建筑师,希望有人能以极低的成本在新城区设计住宅楼。

于大多数建筑师而言,低成本意味着难以施展宏图壮志,英格尔斯却不以为然。他不仅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还以此为筹码保证他是最佳人选。

VM House设计图

因外观酷似英文字母“V”和“M”,这两栋住宅楼被命名为“VM House”。英格尔斯不仅在形式上对其进行了变形,还在内部将每层楼的层高增加了30%,确保209间公寓都是复式结构。

由于每三层只有一条中央走廊,建筑师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还节约了成本。后来,VM House不光在正式开售的第一天便售出了110间公寓,还吸引了众多前来“打卡”的游客。

VM House公寓楼

VM House是英格尔斯的出道之作,也让这位天才一战成名,同时也为颓靡的丹麦建设设计界注入了一股活力。

除此之外,他在设计温哥华一号公馆(Vancouver House)时,亦克服了当地政府繁杂的要求,最终建成了一栋空间面积自下而上逐渐增加的大楼。

温哥华一号公馆

2005年,英格尔斯创建了B.I.G建筑事务所(Bjarke Ingels Group),到了2012年,他设立了B.I.G纽约办事处,扩展成了拥有500多名员工的跨国公司。

他本人年仅40岁就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有创造力、最受欢迎的设计师之一。

B.I.G建筑事务所对未来海上城市的构想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馆

上图是英格尔斯为2018年美国内达华州火人节设计的的球体装置“ORB”,他在沙漠中按1:50万的数值打造了一个能360度反射周边风光的微缩型“地球”。


建造实用的乌托邦

在英格尔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没有讳莫如深的建筑哲学。

在他看来,如何以建筑为载体在看似不相关的事物间搭建组合,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城市的现有面貌、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才是建筑师的使命和挑战。

最开始,英格尔斯将所谓的“实用的乌托邦”理论带去了纽约。

受房地产业巨头德斯集团(The Durst Organization)委托,他在曼哈顿西区设计了名为“VIA 57 WEST”的公寓楼,也是他近年来广受好评的代表作

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大都会,纽约的天际线几乎被白立方式的建筑所占领。

为了打破这种单一景观,英格尔斯在设计中采用了经典的欧洲庭院架构,却在公寓的体量和密度上遵循了摩天大楼的建造标准,并将这种全新的建筑类型称作“Court-scrape”(庭院式大楼)

VIA 57 WEST公寓楼内部

这座建筑的东北角直入云霄,另外三个方向却顺势而下,从侧面看宛如扭曲的金字塔。而这种看似反常规的操作却是建筑师的“心机”所在:坡形设计不仅成功引入了哈德逊河(Hudson River)沿岸的风光,还能让阳光肆意倾洒其中。

VIA 57 WEST公寓楼内部

英格尔斯从一开始便试图将这里打造成一处喧嚣与繁华中的“桃花源”。他不仅完美结合了两种看似大相径庭的建筑风格,还在公寓中设置了游泳池、健身房、棋牌室、篮球场和电影放映室等公共活动区,实现了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VIA 57 WEST公寓楼

VIA 57 WEST公寓楼内部

去年,英格尔斯又为家乡设计了一座名为“CopenHill”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CopenHill发电厂

这样的工厂总会被贴上“死气沉沉”和“毫无新意”的标签,而他却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供能、环保和娱乐为一体的“乌托邦”。

除了承担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职能之外,其还是城市休闲娱乐和环境教育的中心所在,在作为城市基建设施的同时,扮演地标建筑的角色。

首先,英格尔斯将这座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的发电厂设计成了三角坡形,继而又在0.9万平方米的屋顶上搭建了滑雪场。

从顶部一直往下,滑雪爱好者将拥有媲美奥运U型滑道长度的人造斜坡,并可以进行自由式或回转式技术动作的尝试。此外,对于孩童和滑雪初学者来说,较低处的斜坡就成为了他们学习体验的场地。

同时,当滑雪者乘坐电梯前往相应场地时,他们还可以透过玻璃一睹焚烧发电站内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状况。

CopenHill发电厂

在滑雪坡道底部,又有一个供以休憩的露天酒吧。同时,屋顶上的绿化会充分吸收发电厂排出的多余热量,净化空气中的有害颗粒。

而在建筑的最大立面上,建筑师又设置了一面85米高的攀岩墙,充分运用了这座“山丘”的多样化地形。

The Height(高地大楼)是BIG事务所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设计的一座教学楼建筑。

它在形态构成上具有鲜明的特点:由5个长方体体块围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而成,形成了由多个绿色露台堆叠出的梯田式建筑。

高地大楼位于阿灵顿罗斯林-巴尔斯顿走廊沿线,将H-B Woodlawn项目和Eunice Kennedy Shriver项目这两项现有的中学课程合并于一栋约16700平方米的建筑之中,可容纳多达775名学生。

高地大楼坐落在市区内一片较为紧凑的场地内,三面被公路环绕,还有一侧与罗斯林高地公园衔接。

建筑形态由五个矩形结构以沿中轴退进旋转的方式堆叠构成,保留了传统单层教学楼所拥有的社群感和空间效率。每层楼上方的绿色露台成为教学空间的延伸,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了一个室内外连通的学习景观。

旋转的中央楼梯穿过建筑物的内部,以连接四层露台,使学生可以在室外交流,并在社区和学校之间建立起更牢固的联系。

虽然较高的露台更适合于私密课程和安静的学习区,但宽敞的顶层露台和约2000平方米的休闲场地也可作为学校和社区活动的公共场所。

从威尔逊大道出发进入高地教学楼,为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需要,会首先经过一座三层高的大厅,大厅内设有阶梯式的座椅,可作为学生和公共聚会的室内集聚场所。

学校拥有许多公共空间,包括400个座位的礼堂、主体育馆、图书馆、接待处和自助餐厅,都位于中心区域,并直接与大厅相连。

学校设置了面向社区的活动,鼓励公众在教学楼内积极活动,营造宜人的环境,同时增强共享空间之间的视觉联系。学校内还设置了专为学生使用的空间,包括艺术工作室、科学和机器人实验室、音乐排练室和两个表演艺术剧院。

高地大楼的外墙采用白色釉面砖,以统一五层结构,并突出了以扇形扭转的教室层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强调了建筑的雕塑感,以及内部的活动和能量。

为了纪念周边社区和曾经的威尔逊学校,建筑的用材也选择向亚历山德里亚老城的历史建筑致敬。

总之,在英格尔斯的蓝图中,建筑从来都没有固定标准,实用的乌托邦也并非仅存在于梦中。

自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逐一变成现实起,他笔下的建筑也随之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去年他还在美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最终季里客串了一把

比亚克·英格尔斯(左)在Instagram上发布《权力的游戏》剧照

怎样,是不是个宝藏网红建筑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