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很火,剧中黄磊饰演的方圆刻画的中年人物囧像深入人心。
方圆毕业于政法大学,任职于一家企业的法务部中层,为人随和,业务能力强,时年四十五岁。
方圆想着在职场再往上走一步,进入高层,本以为升职在望,却不料成了企业并购案中的牺牲品。
于是,他被裁了。
戏剧化的是,全公司只有方圆被裁。
其实,方圆失业是必然的。
虽然他也反思自己,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人脉,所以被踩了下来。
其实,除此之外,最大的原因还在于,他缺乏职场危机感,安逸现状。
今年5月,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甲骨文,因为裁员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中国区的900多位员工,几乎都是35—40岁之间的精英工程师,正是拖家带口的年纪,一夜之间说裁就裁了。
像甲骨文这样,全球领先、高手云集的公司,却有一个外号叫“中关村第一养老院”。
在过去的职业生涯里,这些工程师们并没有选择冒险和奋斗,而是选择了安逸的工作和生活。
他们安于享受外企的高薪资、高福利、低压力的工作,最终活成了那只被温水里煮的青蛙。
舒适圈让人安逸,也让人堕落。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
如果你每天重复自己,从来没有主动意识去进行自我提升,这样很容易就被时代,更年轻的一代所取。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在动荡不定的时期,变化就是准则。”
这要求我们,无论你当下所处的环境多么舒适,都要保持学习,不断跟上变化。
方圆,人到中年,虽然做事能力还可以,但是态度懒散,经常溜班。
他从来没有想着提升自己, 更加没有一点危机感。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被裁之后,发现自己竟然无路可走,在群里发红包,找关系,联系师弟,但所有可能的就业机会均将他拒之门外。
后来和朋友乔卫东喝酒,结果在自己家楼道里睡着了,妻子童文洁把他叫醒之后,他像一个孩子一样絮絮叨叨反复说了一段话:
“你知道吗?金庸去世了。
我特别难受你知道吗?
金庸怎么就去世了呢?
年轻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至少也能做个像令狐冲、杨过这样的大侠,
最后我怎么就变成岳不群了呢?”
中年人的不容易,真的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提前给自己留好后路, 或许情况就会不一样。
这里的后路包括:
1、你的人脉
2、你的能力
3、你的存款
这些后路不是一时一刻就能积累来的,在我们职业发展的初期,就要有意识的去规划未来。
去盘活你的人脉,提高你的工作能力,最后持续积累财富。
有了这三点,我们我们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年龄段,都可以不用害怕突然的危机,完全可以实现自保。
人到中年,本就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如果此刻遇到危机,最好的方式就是和自己和解。
我是中年人怎么了?我就没权利崩溃而哭吗?谁规定了只能少年流泪?
只要你累了,那就大胆的发泄出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焦虑和危机,不必要过多的紧张和警惕,工作就是一场经历,我们要主动去拥抱这些经历,并从这些经历中成长。
许知远做客一档访谈节目的时候说过:人面对中年困惑要对自己诚实,要清醒的认识自己。
认清自己,放平心态去直面困境,学会和危机和焦虑和平相处,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