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深度思考:学校管理工作要“强化科学执教、立德树人”

2019-09-16     六维坐标系

1、管理上规范、科学与和谐并重

管理以人为本,管理的服务性要特别加强,管理为了促进工作实效,而工作靠人去做,只有服务才能够使每个人得到恰当的支持和帮助,才可能激发起每个人的积极性,进而产生创造性。当教职工的工作出现困难与障碍时,需要的是帮助与鼓励,这就当今时代对管理的要求。

新的学年中,学校将对各个处室、年级组进行考察,重点就是能否调动和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就看是否形成凝聚力。以此作为判断与评定和谐处室组的最主要条件依据。

我校从去年开始着手建立科学的体系,即管理体系三个组成部分——制度、职责、规程,三个部分的功能——分别规定了:能(或不能)做什么?由谁(或何部门)去做?怎样(或持什么标准)去做的问题;现在已见雏形,但是还不完备、完善、有待于实践中去修改补充;

在新的学年中要求:各个处室组:努力出台完整的管理工作规程、修改完善岗位职责;学校办公室要对各项制度重新审视,按照新形势的需要、教职工的统一意愿进行必要的修改。

科学的管理就是理性的管理和人性的管理之间有机结合。

2、德育上形式与实效并重

(1)常规学生教育活动不但要搞,还要提高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注意解决同教学在时间上的矛盾,教师不要认为德育活动影响教学不搞少搞最好,德育干部也不要把德育活动仅仅当作一项计划的工作而不研究和重视其效果,尤其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怎样;这是需要坐在一起研究改进的问题,而非互相指责、埋怨。

(2)学校有学生行为管理规范,德育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及时执行,但是不能只停留在处理层面上,关键是让犯错误的学生真的认识、自觉改正不再重犯,这是德育管理的高层次;教师为了教学更要加强对学生一言一行的规范管理,不要迁就,否则将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样,无法收拾,还不得好(学生并不认可)。

(3)德育与教学管理部门人员的协调配合,教师和班主任的协调配合,是学生教育成功的基础,否则非但德育搞不好,教学也因学生规范行为的问题而受到严重影响,高考后最常听到的话是“学校的管理不行”——家长所说的管理无非是对学生严格管理和经常性耐心的教育,当然还有教师经常向家长介绍学生情况和指导教育办法。

(4)针对目前学校教育上存在的学生问题:厌学、习惯不好、方法不对、意志不坚、缺乏目标、交友不慎、不良行为、男女交往过度、网迷网瘾、家庭变故、心理失常等,怎么办?与其消极回避、单纯指责、束手无策、无奈怵头等等都无济于事,只有勇敢积极的面对,正好建立一系列小型课题,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研究试验,才能够找出办法。

3、教学上教书与育人并重

我们的绝大部分老师敬业、爱生、奉献做得很好,得到家长学生的认可;但是在处理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文明符合校规的行为习惯方面还不够重视(如迟到不报告、未完成作业不解决、桌椅乱摆放、上课吃东西偷玩手机、衣着打扮与礼貌、教室卫生维护差、下课后学生大声喧哗打逗跑跳、进出校门不打招呼、进办公室不喊报告、对门柜桌窗等损毁公物偶尔会视而不见等),试想,长此以往,多数正义正直的学生回家跟家长怎么说,家长又会怎样传播?正像流行的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引申而来可以说“千说万说不如学生家长传说”。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做到四点——明确的奋斗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毅力,那么任何人都能够成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bjRPG0BJleJMoPMZ_t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