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爸爸喂女儿吃葡萄的视频火了,父子三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爸爸隔着儿子喂女儿吃葡萄,儿子眼巴巴地看着,小眼神有点委屈,网友们纷纷为爸爸点赞,开玩笑说,这是中国最偏心的爸爸,妥妥的女儿奴了,可是还有部分网友的评论,可谓是扎心了,点评非常犀利。
一位网友说,这只是表象而已,我在37岁之前,一直认为是娘家最孝顺的女儿,父母遇到人就会说,女儿多么多么好,儿媳妇怎么怎么的,可是遇到家里拆迁,我就是个外人。还有一位网友说,这是中国式家庭最假的表象,只会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给人感觉是喜欢女儿,在重要的节点上,无一不是帮着儿子的。
中国式家庭的“隐伤”:在小事上疼爱女儿,在大事上偏向儿子
《欢乐颂》中的曲筱绡,家里很有钱,当初妈妈嫁给爸爸的时候,爸爸一穷二白,后来两个人一起创业,才挣下了现在的家业,曲筱绡的爸爸跟前妻还育有一个儿子,在爸爸事业发展好之后,也来到公司帮忙,在能力上,曲筱绡的哥哥并不得到爸爸的赏识,曲筱绡在回国以前,一直认为爸爸是不喜欢哥哥的,之所以让他进公司,是因为重男轻女的奶奶的坚持,爸爸是不得以。
可是这一切都在曲筱绡回国后打破了,她爸爸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疼女儿,嫌曲筱绡住的房子不好,开的车也不好,还时不时地让曲筱绡回家吃饭,完全展现出一个女儿奴的样子,可是当曲筱绡在事业上要跟哥哥竞争的时候,爸爸却展现出了偏心,女孩家迟早要嫁人,这么能干做什么?而曲筱绡的危机感,也在妈妈的焦虑下日益加重,爸爸摆明了以后要把事业给哥哥曲连杰接管,原来,奶奶的“重男轻女”,一直都是爸爸潜意识中承认的,而这一点,曲筱绡到了二十多岁才知道。
我的一个朋友,家里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弟弟从小就不受宠,姐弟打架,爸爸妈妈先熊弟弟,有好吃的好玩的,也都是挤着姐姐们,朋友和她姐姐先后出嫁了,每次回娘家,父母也都是大包小包的,提前给收拾好房间,朋友一直都很骄傲,当看到别人家重视男孩,对女孩不好时,她都很有优越感,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彻底看清了自己在家庭的地位。
朋友此前在北京发展,工作了几年后,因为房价太高,所以决定跟老公回老家定居,看中了一套房子,当初他们手里有不到十万块钱,婆家凑了差不多五万,但首付需要20万,加上各种税,还要车位储藏间的费用,怎么着还有十万的缺口,于是就跟娘家借,本以为爸妈应该很痛快,可是最终却只拿出了两万块,说家里这些年实在没有钱,想不到办法了,朋友当时也感激,承诺弟弟娶媳妇之前,一定还上。
此后的两三年,朋友和老公拼命地工作,总算是先把娘家的欠款给补上了,期间,弟弟也开始相亲,奇葩的事情发生了,弟弟答应相亲的条件就是先买车,不然觉得寒酸,不肯跟女孩子见面,朋友当时还骂弟弟不懂事,父母已经够为难了,一辆看得过去的车怎么也得七八万,家里哪有这么多钱?但更奇怪的事情来了,爸爸不但答应给弟弟买车,还超出了预算不少,一下子就给老弟买了一辆二十多万的车,当知道这辆车是全款时,朋友好几天都缓不过来劲,当时那么艰难的时候,父母竟然只拿出两万,还说是倾其所有,弟弟买车一下子这么大方,据说给弟弟买房子结婚的钱也攒得差不多了,她跟我说,直到那一刻,她才知道,原来父母一直都是重男轻女的,只不过,掩藏得比较深,她也庆幸,成年后才知道这个真相,让她长成了没心没肺的性格脾气,如果从小就知道,不知道还会受到什么心理伤害,从这一点看,还要感谢父母呢。
为什么中国父母,更愿意在小事上疼爱女儿?
女孩子天生比较敏感,对细节更在意
重男轻女的家庭的确存在,对男孩明显的重视和疼爱,对女孩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但这毕竟是少数,而且重男轻女的家庭也在发生着改变,更多的家庭相处的模式,是今天这样的,在儿子和女儿小时候,父母可能更偏心女儿一些,对女儿的疼爱略多于儿子,这会给女儿一种错觉,觉得父母爱自己更多一些,而女孩子天性敏感,对生活的细节更在意,这种相处方式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不然,父母对儿子好一些,女儿就会吃醋和闹情绪,这种早期对父母的坏印象,会直接导致女孩和父母的关系紧张,所以在小事上,父母更愿意向着女孩。
女孩更容易跟父母打成一片
不可否认,女孩是天生的交际能手,尤其是在有竞争对手(儿子)的家庭中,女孩更会察言观色,更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也因此,更能得到父母的喜爱,相对来说,父母也更喜爱女儿,觉得女孩贴心温暖,男孩呢,天生不会讨好别人,也爱调皮捣蛋,相对来说,受到更多的训斥和惩罚,这也给大家一种错觉,女孩更能得到父母的疼爱。
女孩子迟早要嫁人,是家里的“客人”
可以这么说,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前,成长中所发生的事,几乎都可以称之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女孩是迟早要嫁人的,以后是别人家的,她在这个家就短短的十几年,为什么不对她好一些呢?这种略带遗憾和无奈的心理,也会让父母无形中对女儿很好,儿子的地位根本凸显不出来。
为什么中国父母,更愿意在大事上偏向儿子呢?
儿子的利益,就是父母的利益
中国式的家庭,什么是大事?说白了就是财产的问题,养老的问题等,而更多的父母,是跟儿子捆绑在一起的,儿子好了,他们就好,儿子不好,他们也觉得不好,中国的家庭,永远是女孩离家,儿子守住家,老人选择跟儿子一起生活,最后财产被儿子继承,所以大事上,儿子的利益就是父母的利益,这是私心,也是传统,跟人们的思想固化有关系。
儿子具有特殊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看开了,儿子女儿都是一样的,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父母,生儿子和生女儿的意义是不同的,儿子具有特殊性,是不容取代的,最讽刺的例子就是,一个家庭可以生很多女儿,以儿子的出生作为封肚的标准,但极少有家庭,为了生女儿,连续生很多儿子,儿子代表香火,代表主心骨,代表了传承,这跟儿子会不会讨好父母,是否贴心无关,好像他更能给父母安全感,他是财产有着落的象征,把钱给儿子,比存在银行还让人放心,这一点,也许以后会改变。
个人觉得,在小事上疼爱女儿,在大事上偏向儿子,这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重男轻女,真正的重男轻女,是对女孩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是一种不正常的亲子关系,而今天说到的一种,可能更能被女儿们所接受,至少,在我还在这个家成员的时候,父母对我的爱是更多的,也是更润物细无声的。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是父母的一种隐性的偏心,也会对女儿造成伤害,您的观点很重要,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