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好汉彪悍勇猛,打得清军丢盔弃甲,他却被李自成斩杀

2020-04-20     生活百态你我他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交织,西北、中原一带农民起义军如燎原烈火,烧的崇祯皇帝焦头烂额。众多义军队伍与明朝官军杀得你死我活,难解难分,其中实力最为强大、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队伍,莫过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两支队伍。不计其数的明朝武将和官兵,丧生在他们刀下。

  

  不过,李自成与张献忠再厉害,也只是针对崇祯皇帝而言。一旦对手换成了关外的八旗清兵,他们的表现判若两人,战斗力瞬间下降几个等级,与清军铁骑简直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李自成在山海关一战被清兵击败,从此一溃千里,望风而逃。张献忠更惨,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一箭射死,数万大西军竟然溃散一空。

  

  不过,八旗铁骑也并非天下无敌。在明朝末年出了一条好汉,剽悍善战勇猛如虎,不仅敢于和清军正面交锋硬碰硬,还一度把清军打的望风而逃。此人就是明朝末年起义军“小袁营”的首领袁时中。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袁时中被描绘成一个反复无常的奸诈小人,其实真实历史中的袁时中,表现则大相径庭。

  

  在明末义军队伍中,袁时中属于小字辈,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驰骋疆场十几年后,他才拉起一支队伍,号称“小袁营”。但袁时中智勇双全,很快成为义军中令人刮目相看的后起之秀。崇祯十三年,中原大旱,紧接着爆发一场铺天盖地的蝗灾,山东河南等地饥民遍野。滑县人袁时中乘势而起,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

  

  袁时中虽出身草莽,却颇有韬略。当时的众多义军队伍,由于缺乏可靠的粮饷来源,烧杀劫掠的扰民害民之事时有发生,仅有李自成的队伍纪律较好。袁时中很注重收揽民心,《豫变纪略》记载,“开州贼袁时中,由考成渡河南来,往来梁宋之间,不杀人,不掠妇女,亦群盗中之一奇也。”

  史书中还记载,小袁营“以招安为名,不杀人,掠财聚众而已”。堪称一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明朝百姓甚至因此把袁时中的队伍称为“佛兵”,可见袁时中的队伍深得人心。不仅如此,袁时中善待百姓,打起仗来一点不含糊,号称骁勇无敌的八旗铁骑,都让袁时中打的丢盔弃甲,看见“小袁营”的人马掉头就跑。

  

  明朝兵部档案《御前发下御史吴履中题》中,记叙了袁时中与清兵的一场战斗。崇祯十六年正月间,清兵突破长城一线,骚扰内地。一支清军在海州城外,遭遇到袁时中的猛烈攻击。小袁营作风勇悍,先用炮打,再用箭射,然后冲上来与清军肉搏血战,清军抵挡不住,掉头跑入海州城内。结果遗留在城外的骆驼、辎重被袁时中缴获一空。

  袁时中指挥义军,把海州团团包围,四面攻打。城中跑出来的难民,袁时中发给他们每人五十文钱,让他们回家。被包围在城中的清兵,被小袁营的攻势吓破了胆,竟然卑躬屈膝派人给袁时中送礼。五十个清兵携带大笔银两,来到小袁营中,求他放一条生路。袁时中的回应也很个性,“众人收了银子,将五十个鞑子尽皆砍死,不割取首级”。

  袁时中如此悍勇,又能做到爱民如子,深得民心,可惜却不被李自成所容。崇祯十五年,袁时中率部归附李自成,成为大顺军的一支队伍。但两人面和心不合,几个月后,袁时中不愿寄人篱下受制于人,于是率部脱离大顺军,再度独立作战。谁知此举给他引来杀身大祸。

  

  李自成眼看袁时中脱离自己,深为忌恨,生怕袁时中带着队伍投靠别人,决心吞并小袁营。崇祯十六年四月,李自成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小袁营,结果袁时中在混战中被李自成抓住斩首,小袁营一部溃散,一部被李自成吞并。敢于和清军一较高低的好汉袁时中,令人痛惜地死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ZNDs3EBfGB4SiUwfu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