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再出问题,“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变成教坏娃的范本?

2019-08-29   话梅的妈妈

文|话梅的妈妈(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突然问我:“妈妈,今天上午蒙蒙哥哥(邻居家上大学的儿子)说我们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上有一篇名字叫《牛郎织女》,课文里讲‘牛郎偷看织女洗澡’,最后织女还嫁给了他。蒙蒙哥哥说我们要被教坏了,是这样吗?”

我虽然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梗概,但并不知道课本上的版本是如何描写的。于是我对儿子说:“妈妈也不知道,下午我们一起去网上学习一下这篇文章,看是不是跟蒙蒙说的一样,然后我们再探讨好吗?”

儿子听到这个答案似乎很满意,他也知道我向来是说到做到,于是回答:“好的。”然后继续吃饭。

吃完饭,我和儿子就开始查资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01、阅读《牛郎织女》教材原文,了解真实情况

苏教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在描写牛郎、织女相遇时的情节不同。

苏教版描写的是牛郎见几位少女在河边嬉戏,并未提到洗澡,原文如下:

人教版确实提到仙女们洗澡的事情,但原文中并未侧重牛郎偷看仙女洗澡,原文如下:

这段原文说明什么,牛郎是为了去拿衣服,而“果然有好些个女子在湖里洗澡”中的“果然”一词代表这就是老牛让牛郎找的那群人。随后文中就写到“他沿着湖边走”,牛郎走了,没有停下来偷看。

也就是说,牛郎不是为了偷看仙女们洗澡,而是为了确定这就是他要找的那群人。“偷看”一词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从隐蔽的位置窥测,主观上不想被人发现”。大家可以从这个解释中看出决定是否偷看的关键因素在于“主观上是否有不想让对方发现的嫌疑”,而牛郎正是去结识织女的,所以他并没有“不想让织女发现”的动机。

文中牛郎喂养的老牛具有神力,它事先知道织女的行程,同时也知道牛郎和织女的性格,它知道粉红色衣服的仙女会成为牛郎的妻子;其次,牛郎对老牛很好,老牛想要报答他,这是这个故事的前因。所以老牛才说出契机,让牛郎去结识织女。

了解到这儿,儿子说:“原来是这样,牛郎并没有想要偷看,而是听了老牛的话要找对人,拿对衣服。”了解了原文,我们还觉得意犹未尽。于是我提议儿子再找找这个神话传说的起源,看看“牛郎偷看织女洗澡”这段描述是起源于最初的神话,还是源自于后来者的改编。

02、了解《牛郎织女》这个神话传说的起源

牛郎织女最早只是两个星座,因相隔一条银河而令古人借景抒情,编写成一个神话故事。最早在南北朝时期,由梁殷芸编成《小说》,原文如下:

这里说的织女与牛郎结为夫妇是因为织女的爸爸(天帝)爱惜自己的女儿,于是将织女嫁给牛郎。但织女嫁给牛郎后,荒废了织造,于是天帝让他们相隔在银河的两端,每年只见一次。

儿子说:“也就是说,最开始并没有牛郎偷看仙女洗澡这件事,仙女们在河边洗澡是后来有人重新写的。”

我说:“对啊,小说和传说就是这样,是通过人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你可以这样写,我也可以那样写,如果你写的话,你会怎么写牛郎与织女相遇呢?”

儿子听到可以自己编故事,兴奋地说:“牛郎在草地上喂牛的时候可以遇到织女,然后老牛就说‘这就是你未来的妻子’,牛郎一听牛都开始说话了吓了一大跳,于是织女就安慰他说‘这可能是一个牛神仙’,哈哈哈······”“这故事听起来真不错,哈哈哈······”

乘着儿子的兴趣正浓,我又启发他思考“如果真的发生偷看别人洗澡的事情,那这件事对吗?”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对。”这正是我想要告诉他的答案。

03、塑造正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索答案的习惯

儿子从小就被教育——不能打人、不能抢东西、不能偷东西等等一系列做人的准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准则将列入他的人生价值观中,包括今天的“不能偷看别人洗澡”。

对于课本中容易被曲解的内容,我希望孩子像今天一样:愿意去探索、愿意去思考、查资料、找文献,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辨别他人的语言是否正确。即使孩子真的认为课文中有不合适的地方,他也能提出来与老师、家长一起探讨。这是一个自我认知形成的过程,更主动代表更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结果儿子还真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在没经过别人同意之前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但织女问她的衣服在哪时,牛郎马上拿出来了,这么做也不算坏。”

我对儿子说:“主要是这个牛神仙的问题,它出的主意,让牛郎去拿衣服。”

儿子说:“那牛郎就不能有主见一点吗?不合适的事可以换个方式,他可以坐在衣服旁边等织女来嘛。”听到这里,我相信孩子已经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亦借此案例分享给大家参考。

今天的对话中,我发现儿子已经有了不人云亦云的思考方式,他会依照自己的标准去做别人交付于他的事,条条大路通罗马。理解了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达到目标,这就是培养一个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认为当孩子问你一个问题时,重点不在于你怎么回答,而是要教给孩子一种思考和探索的方式,让他自己解决问题,这样能让他记忆更深刻,而且能让他的大脑动起来。就如《银河补习班》里的邓超所说:“只要你想,一直想(思考),你就能做世界上任何事。”

互动话题:面对孩子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您是怎么处理的,您还有哪些妙招?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

------------------------------

关注、转发、分享【话梅的妈妈】文章,话梅擅长婴幼儿护理知识、儿童营养搭配、幼儿衣食住行注意事项、幼儿成长过程中棘手问题等所有的育儿问题都会在这里为您解答,给您最专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