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早贪黑地努力,为何博士毕业遥遥无期?其实智商更重要

2019-08-10   四眼老师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

上学的时候,无论是中学、高中、大学还是研究生甚至博士,总有那么一类人,学习超级努力,起早贪黑、心无杂念,一心扑在学习上。可是,他们的成绩总是很平庸。看到他们如此努力,说实话,作为一个旁观者,都很同情他们。

读博士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积极地请教老师问题,主动跟同学沟通,努力补习英语,狠抓专业课。可是,即便如此,发出去的小论文,投一篇被拒稿一篇,投两篇,被拒稿一对。他自己都很痛苦,自己比别人努力,为何还不如别人。一直都想告诉他的是,智商有的时候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采访清华大学的本科生,问题之一就是认为考大学的时候,他们觉得到底是努力更重要,还是智商更重要。无一例外,他们用了一个很老套、很官方但很贴切的成语"勤能补拙",所以,努力更重要。

他们可以用别人相同的时间,学到的知识却是别人的一倍不止。他们有着成熟的学习套路、异常高效的学习方法,这些都是他们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自学成才的。所以,对于他们,这些才是更重要的。努力,只不过是在高于常人智商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而已

正如网友的评价"努力更重要的前提是,要有足够高的智商"。我很赞同网友的评价,说实话,有的时候,并不是你比别人更努力了,就比别人优秀。有些天赋是无法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的。只有智商水平足够高的人,才会认为努力更重要。

然而,从小被灌输勤能补拙的我们,却深受其毒害,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却忽略了自身天赋的不足。这也许就是一种鸡汤,一种毒鸡汤。常说要量力而行,这个"力"也包括人的天赋。

曾经不止一次看到博士期间,因为毕业压力太大而走了极端的博士,不乏著名高校的博士。对于他们,除了惋惜、痛惜,不再评价什么。但是,对于他们,想对以后打算读博士的亲们提一个忠告:读博有风险,且读且珍惜。

很多人之所以读博士,不愿面对社会压力的有之,随大流者有之,但很多人并不真正明白为什么读博士,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博士。也许是因为博士的光环,也许是以为周围人的几句话,就匆匆走上博士之路,之后甚至酿成悲剧。

因为,进入博士以后的他们才发现,博士不再是划划重点考考试,而是对一个人的综合考察,尤其是对于学术能力的考察。小论文的审稿,没有人会提前划重点,只有素未谋面的审稿人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可以让一个人焦头烂额。

一次次的拒稿、一次次的失败,打消了他们的乐观念头,失去了曾经满满的信心。逐渐变得颓废,甚至绝望。有人认为是导师太严厉、学校标准太苛刻,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人是否适合读博士,是否有能力读博士。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即便博士勉强毕业,在进入社会,面临的压力更大。如果自身有问题,在社会上迟早也要出事。

所以,不要一时头脑发热就读博士,而是要好好考虑自己的实力,到底允不允许,然后再做决定。

小伙伴们,你们同意吗?

欢迎留言讨论。

多个关注多条路!

欢迎点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