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你总是给我惹事情?家长的这几种“软暴力”最伤孩子

2020-05-24   小爸爸育儿

原标题:妈妈:为什么你总是给我惹事情?家长的这几种“软暴力”最伤孩子

导语

不自信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一个人不自信的性格形成一般都是儿童时期的影响,而且很多时候是和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息息相关的!

姜文,应该算是“人生赢家”的,有很多的头衔:金鸡、百花双料影帝,著名导演兼演员,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等等。但是,我记得在一次访谈中他说自己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我不自信跟我的母亲有很大关系。

姜文讲了一个跟母亲的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姜文考上了中戏了,特别的高兴、激动!很想跟自己的妈妈分享,于是他兴冲冲的跑到母亲身边,给母亲通知单看。姜文心理暗自激动说:“这你该高兴了吧!”

但是,母亲只看了一眼,就扔到了一边。淡淡的说了一句:“你那一盆衣服没洗呢!”

姜文后来回忆说:“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高兴……”

虽然这个故事很短,但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姜文特别的失落,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软暴力,区别于肢体暴力造成的伤害,主要是心灵创伤,很难治愈,这种伤痛是沉重而永久的,甚至不易被察觉,但是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生活,一旦累计到一定的程度,有可能会引起抑郁。

现在的很多父母都摒弃了“体罚”的育儿理念,开始向“沟通”看齐。有很多家长说自己在家教育孩子一般都是以说教为主,惩戒为辅,但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尽人意??这可能父母在沟通过程中,无意识地用了“软暴力”对付孩子。

各位爸爸妈妈们好好的想想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在语言上给孩子以暴击呢,比如:“你怎么笨的像猪一样”、“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让乞丐把你抓走”、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没有脑子吗?”……

看似父母“为你好”的话语,其实很容易让孩子丧失自信。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当中,这些话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孩子在小时候,是通过父母、亲人、老师等最亲近的人的评价来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

父母这几种“软暴力”最伤孩子

1、)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

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很多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真的很多。比如,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揭孩子的短,还有就是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等等。这在平常中很常见,只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都属于“软暴力”。

前几天在等电梯的时候,有一位妈妈当着孩子的面一直在他闺蜜面前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胆小,在家里就是老虎,出门就是老鼠;

还说自己的孩子特别爱哭,动不动就哭,烦都烦死了……

其实他不知道,这位妈妈在吐槽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已经低着头在抽泣了。吐槽完这位妈妈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哭,我记得特别清楚,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哭什么哭,我又没有打你。”

小爸爸想说你虽然没有打孩子,可是,你当众把孩子的“糗事”说出来,可能已经伤了孩子的自尊,以后会让他更害怕与人交往了。

我们父母千万别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什么是尊重。事实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你的小孩他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所以建议家长平常尽可能地照顾孩子的面子,尊重孩子,接受自己的孩子有不同意见。

2、)打击孩子自信心,不认可孩子的父母

很多孩子自卑,没有自信心基本都是父母造成的,姜文也不例外。 无论孩子怎么努力,就是不认可。就像姜文很无奈说的一句话:“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母亲高兴。”甚至很多父母一边盯着孩子的短板不放,一边教育孩子要“谦虚”。

这样的孩子基本就一个结果:“缺点”没有得到改善,还更多。“优点”基本被磨灭了。

千万不要替孩子“谦虚”,你的“谦虚”本身就是一种打击。

打击式教育是一根刺,会深深的扎在孩子的心上,可能随着时间的过去,伤口也会慢慢愈合,但那根刺会永远存在。其实让孩子快乐的东西很简单,父母赞赏的目光就是其中一种,我平常经常跟我家宝宝一起玩耍,我特别能明白孩子是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赞赏。你的一个赞赏目光,能让孩子克服困难,重新站立起来。

平常父母的不肯定或者打击式教育是出于好意,但一直这样下去孩子也会愚钝了!并且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即便再优秀,也是一个自卑者,他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3、)易发脾气、爱训孩子的父母

对于一件小事情就爱发发脾气、爱训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灾难。

因为他们还年纪小,很难辨清是非,如果总是被责罚,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严重的误解:觉得我不行,我没有别的小朋友优秀等等!

如果有这种想法的小孩,我们父母想一想,孩子以后还能鼓起勇气去挑战新的目标吗?这种自卑、不自信以及忧虑会时时刻刻伴随孩子一辈子,甚至有时候还会摧毁孩子。

前段时间,大家很熟悉的上海十七岁男孩儿与同学在学校发生口角,在回家的路上被母亲训斥一路,最终选择用跳桥来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走的毫不犹豫。我们不经要想一想是孩子心理太脆弱?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一直不当?我个人是赞同第二项的,不能说孩子承受能力太差,而是父母的评价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很重

本来孩子就在学校受了委屈,他是希望可以得到家里人的安慰,可不想却只得到了一句:为什么你总是给我惹事情?

挤压久了总是会爆发的,而能够压垮孩子的从来都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父母。

小爸爸结语

既然我们很多父母摒弃了“体罚”,选择了“沟通”,那不如坐下来,好好讲。

常说,爱之深,责之切,但底线我们父母一定要守好,不然就适得其反了!

【今日互动】平常教育孩子,你是不是无意之间用了“软暴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