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充满了香艳故事,情人的数量或许他自己都不记得,更是有着十五个同父异母的儿女。
一生三合三离,每次都是暴怒的强烈情绪波动导致感情破裂。
他把感情寄托都放在儿女身上,可他最喜欢的大儿子继承了他的古怪脾性,因杀人锒铛入狱,他的小女孩也为这件事上吊自杀,扭曲的父爱给予她无尽的痛苦。
沾花惹草,夜夜笙歌是他的标签,合格的丈夫与爸爸更是和他不沾边,尽管如此,他依然是历史上永不跌落影史神坛的史诗级人物。
他就是马龙·白岚度
出道即巅峰这个词可以说是为他量身打造,24岁就早早爆红,31岁便斩获奥斯卡,48岁第二次获选影帝。
影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以他的的名字命名的表现方式分级。
他就如一道闪电,击碎了影坛循规蹈矩的刻板表演和制度,让岸然道貌的北美中产阶级瞠目结舌。
在他的早期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穿着满是汗渍的T恤形象,对阳光与曝光等闲视之,沉默中蕴含着蓄势待发的强大力量。
有相当大一部分伟大的导演及演员都把他视为偶像。
布拉德·皮特,约翰尼·德普,威尔史密斯等等。
他身上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以及面对镜头的珍贵自信,加上他独一无二及傲人的影视表现力,都是后来者汲取的榜样。
汤姆·克鲁斯说,高中时荧幕里那个纨绔马龙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是名副其实的“教父”。
他不仅创造了影坛的新历史,其情史同样前无古人。
凭借荷尔蒙爆炸的性感的外表与顶风飘十里的独特个人魅力,阅女无数。
与他交往过的女友一定有许多你认识的国际大牌。
比如几代人的女神玛丽莲·梦露;
杰奎琳·肯尼迪(前总统肯尼迪遗孀);
弗拉门戈舞皇后卡门·阿玛雅……
坞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男人最向往的就是活成马龙那样。
猫王和超过2000名女士发生过关系,而马龙比猫王还要多很多。
在他巨大影响力下,直到如今还有不少电影中的桥段致敬马龙。他的故事在众多媒体中挥之不去。
一是他为影坛变革所做的贡献,二是他那些让人好奇心爆棚的风流韵事。
他是情场上的高手,却是人生的失败者。
前文简单提到过,一生三合三离,前两次都是年少轻狂奉子成婚,激情褪去缺乏感情的磨合注定以失败告终中。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他的第一段婚姻,女友卡瑟菲怀孕后,便和她结婚。
白兰地爱慕的只是她黝黑吸引人的肌肤,本以为他有着印度血统。
但当知道她是土生土长的爱尔兰人时一切都变了。
他开始无限放纵自己,诱骗年轻女演员,不断招妓,甚至染指同性……
1960年,那个发誓长长久久的婚姻不足两年便宣告终结。
之后她不仅穷困,更加孤独,离婚后法院把孩子判给了马龙,晚年十分潦倒。
她曾说:如果不认识白兰地这个恶魔有多好。
第二段感情和第一段如出一辙,他的古怪脾性再次助推了这段的破裂,这让马龙内心对于爱情更加怀疑。
直到遇见第三任妻子塔瑞达。
两人在大溪地拍戏时认识,不满二十岁的塔瑞达带有少女特有的青春活力气息,以及来自东方那种神秘柔和美,这深深的吸引了马龙。
即使相差二十岁,已经有几个儿女的马龙依然义无反顾的坠入了爱河。
还斥巨资买了一座小岛,在岛上二人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但生活就是喜欢开玩笑。
十年夫妻从没认真说过“我爱你”,情绪上的大起大落还是摧毁了这段感情。
垂垂老矣,爱对于他是什么,他依然没有答案。
晚年马龙饱受精神疾病困扰,在一次深度催眠治疗中,他坦白领导内心深处的声音:我真的很爱塔丽达。
在最亮的舞台上那个最酷的人,却带着最牢固的枷锁。
他拥有一切物质满足,但精神上却空虚了一生。
演出结束,光华褪去之后,心中缺爱的囚犯才是他的真实身份 ,他用了一生的都没有走出幼年的阴影。
他曾是成千上万人踏入影视圈的动力,都立志成为下一个马龙,但他的演艺之路开始于年幼时的希冀。
和他的大儿子遗传马龙的脾性一样,马龙同样遗传了他老爹。
整日酗酒是他老爹的日常,从没有关心和肯定过他 ,唯一和他的接触就是暴力相向。
对于马龙的老妈,他爸更是长期诉诸暴力,黑暗的幼年充满了父母的谩骂和打斗。
爸爸是酒鬼,妈妈也不逞多让。
年幼的马龙每天放学回家,迎接他的都是空荡荡的家和空荡荡的餐桌。
他还要去挨家酒吧找妈妈,把醉的不省人事的妈妈背回来,有时闯祸,还要去警局保释妈妈,时间长了,警察都已经认识了可怜的小马龙。
妈妈喜欢小动物,为了获取妈妈更多的关注,更为了让妈妈高兴,马龙从小时候就开始模仿小动物,这也是他表演生涯的萌芽。
他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谁能想到,这一切的开端只是那个年幼的小男孩为了博不负责任的妈妈一笑呢?
幼年的缺爱使他一生渴望被爱,但成名后在大批美女投怀送抱时,他又极度恐惧和迷惘,不愿也不敢相信爱情。
如何爱人他没有从父母那里学到,所以他用所有的机会去学习如何去爱,但这一补就是一辈子,一辈子,错过了太多。
后来遗传了马龙脾性的大儿子杀死了小妹妹的男朋友,入狱十年,小女儿也因此自杀,这样的结局彻底击垮了马龙,古稀之年。
饱受身心创伤折磨的马龙彻底隐退,将情感寄托于暴饮暴食,最高时飙升到300磅。
轰轰烈烈的一生悄然落幕,他曾这样总结自己:我有名有利,却悲苦一生。
他的一辈子漫长又短暂,就如同打铁花一样,光明四射,但随后黯然退场。
无数的人受她影响,但人声鼎沸的演出散场后,转身流泪。
他说过最多的话中有一句是:我从来不喜欢表演。
他就是做自己,不看任何人眼色,如同在电影里的教父,他垂着挑动的眼皮,答:So what?
一生的表演都只为寻找解开头上枷锁的钥匙,奈何直到离开时,他还是那个将母亲背回家的八十岁老男孩。
他的一生也应了那句话——
童年的幸运治愈一生,
童年的不幸一生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