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与“寒冬”狭路相逢,甭管你是车企还是经销商,终是不能幸免。
4月1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线直播发布了行业蓝皮书--《2019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经销商占比仅为28.9%,另有7.4%的经销商目标完成率在50%以下。
也就是说,如今厂家和经销商的生存状况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热得发烫的车市,在2019年的寒冬里被频频冻到感冒,最终只得以全年2576.9万辆,8.2%下滑告别这乙亥寒冬。
在各家冷暖自知的生存图鉴里,“搓手跺脚”改策略铺大局亦是常态。不过,究竟什么才是这“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希望?
豪华品牌的一枝独秀
《报告》里的分析是这样的:豪华和进口品牌完成情况相对较好,34.4%经销商完成年度目标。
不过,“相对较好”是多好?纵观整体环境,不难发现,所谓的“相对较好”只是一种笼统的综述,而隐藏于这一表述之下的,是一家家一件件各不相同的财报数字。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19年,不论是位于上游的零部件产商,还是处在连接部位的车企,亦或是处于终端的经销商,无一不遭受了这寒冬里的宛如冰刀版的冷风呼脸。
那些听得耳朵起茧的月度下滑,无可奈何受寒冬影响的声明,都成为2019年的常态注脚。据《报告》调查显示,2019年经销商总体满意度得分为78.1分,比去年大幅下降1.2分。
其中,高端/进口品牌的得分最高,为82.5分,下降2.5分;自主品牌得分最低,为74.9分,同时下降幅度最大,降幅达到7.9分。同时,豪华以及进口品牌经销商实现盈利占35.8%,而自主品牌盈利经销商占比仅为21.3%。
从目前最直观的数字上解读,似乎可以理解为,豪华品牌已是如今经销商的“最优解”。
实际上,从财报上来看,也的确是如此。以老牌经销商美东汽车来说,在2019年实现了售后服收入、乘用车销售收入以及经营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细看财报,可以发现,美东汽车全年售出49,359辆新乘用车,在同比上升30.3%的情况下,豪华品牌占新乘用车销售收益81.3%,核心收入亦是依仗于豪华品牌。
无独有偶,另一家经销商永达汽车,其作为业绩提升源头的豪华车以及超豪华车销售与售后服务也是扛起来一片天。2019年全年也实现了627.07亿元收入,同比上涨13.4%,新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上升11.6%,至197,382辆。其中,豪华品牌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5.5%,至128,628辆。
把视线拉长,纵观国内多家经销商过去的一整年,更多的还是“亏损”二字。
2019年,正通汽车实现经营收入351.38亿元,同比下降6%。同时,新车销量10.32万台,同比下降8%;其中豪华车为8.17万台,同比下降5%,但是豪华车销量占比依然达到79%。据披露,2019年正通汽车豪华车销售毛利率高达4.28%。
不可否认,各行各业惜时如金的经营,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那每分每秒不断进账的人民币。然而,相比于2018年,2019年经销商的亏损面扩大至41.0%,亏损比例大幅增加,而盈利经销商比例减少至29.7%。
对于豪华品牌的一枝独秀和2019年经销商的亏损面扩大,从流通协会的视角来看,主要原因是经济环境下行,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减缓汽车消费。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在市场环境差、库存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新车利润下滑、成本上涨、盈利困难等不良环境下,导致众多的经销商都出现类似状况,想来也并非只是“忽然之间”。
裁员、破产、转行,谁会是第二个庞大?
2019年的寒冬效益还未消散,车市就迎来了新一轮的“悲惨世界”。
疫情冲击,安有完卵?显然这又是一场逃不过。据数据显示,一季度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301万辆,同比下滑41%,创近几年同期历史新低。
销量的下滑往往伴随的都是企业的“紧衣缩食”。近期,关于经销商广汇汽车股东减持离场、评级下调以及大幅裁撤员工的报道流传甚广。有内部人员回应称,惠誉调降广汇汽车评级,并非独立的事件,而是基于全球的经济环境变化而做出的大范围调整。
说到底,依旧是给不想外泄的“扛不住”一个合理借口。
将时间推回至2019年下半年,同为经销商的庞大集团曾一度因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违规,被多家银行抽贷,以于致金链断裂,最后沦落至出售盈利的4S店,缩小经营范围,濒临破产。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起因,但却逃不过相似的困境。据《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经销商平均收入为2.02亿元;平均毛利率出现负值,为-0.01%,新车毛利率进一步下降,出现“销售即亏损”的情况。
2019年经销商的经营困难和压力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厂家制定销量任务指标不合实际,过高的销量目标是大面积价格倒挂。
客观而言,最根本的原因或许还是在汽车销售的主动权不在经销商手中。不论是现在广汇汽车的裁员,还是曾经庞大的出售,大体上都之是经销商们所面临的困境缩影而已。
纵观整体环境,车市复苏依然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的支持,以及厂家和经销商的共同努力。诚然,政策的支持能在短暂时间里推进经销商发展,但无论什么样的策略,最终所需要的,还是理论和执行两端双向度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