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读一万遍《道德经》的话,只能说,必有心得。怕只怕,特意这么问的人,大多是读不上几遍的,遑论一万遍了。我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读书不是这么一个读法呀。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得有没有道理?是不是打我的脸呢?嗯,俺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不过,各有各的话头儿,大儒孟子也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说,但凡是古人说的话或者写的字,也不一定都对。
必须承认,熟读是读书的方法之一,不过,仅仅靠阅读次数的累积,也是有可能徒劳无功的。读百遍,是混个脸熟;接下来,消化吸收,加上揣摩思考,才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才能提出读者自己的独特见解。
《道德经》号称五千言,现今留下来了几个版本,大约都是五千字出头吧。比如,你选河上公的版本,还是选王弼的版本,还是选马王堆出土的新的旧版本呢?这是其一。
然后,那些动辄万言的训诂和注释你看不看?估计,凭你的号称读万遍的志向,这些先哲们的心得,你是不应该视而不见的吧?这是其二。
接着,你应该可以拿出一点自己的独特见解了。当然,这些见解是不是高明,还需要方家和时间的检验。假设真有些许可取之处的话,那么,说已经略晓其意,恐怕不算过分。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神话《道德经》;同样,也不能神话其他的旷世经典。《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基础文献,中国人都应该对它有所了解。不过,说它一字顶一万字,却是故弄玄虚。
怎么才叫作通晓其意呢?我看,作为读者,通过阅读和理解,能够对自己有所启发,就很好啦。学无止境,通晓,对于许多人,哪怕真是读万遍,也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道德经》值得人们反复咀嚼,是不是读万遍根本不重要,这辛苦活儿,也不是普通读者应该干的事情。静下心来,读进去,哪怕只是一遍,哪怕只是略有所得,已经足矣。那些妄称读万遍的,其实,还没真正入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