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勤耕:重阳自掏腰包宴请老人

2019-10-10   晋城三农

近日,神农镇团西村支部书记闫勤耕自掏腰包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欢度重阳节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重阳节前夕,记者走进团西村,采访了闫勤耕。

团西村位于我市东北十公里处,是一个拥有530户,有2000多口人的大村。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126人,是有名的长寿村。

闫勤耕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 。他的父亲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对于穷苦人家看病,从来都是免费的,不收大家一分钱。老人家高超的中医技术,普惠着周边十几个邻村;高尚的医德医风,很是受人敬仰。闫勤耕就是在这样一个有大爱精神、有道德修养、有良好的家风家训的家庭里长大的。由于从小立志长大要成为一个有大作为的人,闫勤耕毕业以后没有听从父母安排去传承祖上的衣钵——从医养家。而是走上了一条自主创业的艰辛之路。

在创业过程中,他失败过、颓废过、迷茫过,但是他都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挺了过来。数年的碰壁忙碌,数年的奔波劳累没有让几度沉浮于商海边沿的闫勤耕消沉下去,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汲取了多年挫败的教训,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最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史诗般的创业之路。

成功之后的闫勤耕不忘家乡建设,先后投资修建了炎帝寝宫、村级两个中心广场、维修了土地庙、给村里家家户户铺设了下水道管、为村里铺了水泥路、搞了村里的绿化工程……他的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各级政府的荣誉、奖章、证书,像雪片一样像他飞来,“山西省杰出青年”“五一劳动模范”“晋城好人”“高平市劳模”等等。在荣誉面前,闫勤耕没有陶醉其中,他更加认识到这份荣誉赋予他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2012年,他毅然决然的回应村里百姓的请求,离开商海,回村当了一名老百姓的排头兵。

回村后的闫勤耕,更加感觉肩上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他始终牢记着“人民选我当支书,我当支书为人民”的誓言,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围绕年度规划目标,一项接着一项干,一年一个新变化的,使团西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闫勤耕没有忘记祖辈“耕读传家”的家训,更没有忘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标尺。所以每当秋高气爽、菊香四溢的九九重阳,他都会拿出自己的钱为村里的老年人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重阳节。

重阳节前一天,他不仅会在村里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大摆宴席,让他们品尝有名的高平十大碗,会给他们每人发放一袋白面、一袋大米、一壶油,还会请一台大戏在村里唱上三四天,以此来为村中老人贺寿。

闫勤耕不计个人得失,用大爱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基层干部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忠诚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李翠英)

来源:高平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