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看孩子的人来说,最美好的无疑是“宝宝睡着了”,最悲催的是“宝宝醒了”,最让人绝望的是“宝宝刚睡着就醒了”,尤其是使出浑身解数,花费了半天时间才让宝宝闭上眼睛,刚放下就开始哇哇大哭,不得不重新抱起宝宝的时候,感觉都要哭了,那么宝宝睡着后,究竟要怎么放下他,才不会让他醒来呢?一位姥姥展示高难度动作,看了简直太感同身受了。
一位姥姥以瑜伽的高难度动作向我们展示什么是“五体投地”,哦不对,两只手中还抱着一个宝宝,原来,这是宝宝在姥姥的怀里睡着了,姥姥刚放下宝宝,宝宝就开始哼哼唧唧,姥姥立刻又抱住了宝宝,宝宝又重新睡着,但是姥姥也不敢再动了,想让宝宝睡熟后,再起身离开。
这个姿势简直太别扭了,不过也没有办法,宝宝已经习惯了被抱着入睡,姥姥维持着这个姿势,慢慢地也睡着了。
很多过来人也深有体会,为什么宝宝在妈妈或者老人的怀里睡着了,无论怎么大声说话,怎么摇晃,他都不会醒来,但是只要把他放在小床上,即使动作轻柔得像一片羽毛,家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宝宝还是秒醒,还有的情况,妈妈把孩子哄睡着了,爸爸一接过去,宝宝立马就知道换人了,难道宝宝身上有监控器,只要一被放下就会报警吗?
宝宝有惊跳反射
小宝宝刚出生的阶段,是有惊跳反射的,有时候家人放下他的时候不注意,就会触动他们的惊跳反射,宝宝就会被吓醒了,新生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受到一点刺激后,就会出现四肢抖动的情况,尤其是宝宝处于浅睡眠时,遇到声音、光亮、震动,或者体位的变化,就会发生惊跳反射,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宝宝缺乏安全感
大人的怀抱不仅温暖,还能够给与他足够的包裹,让他感觉像是在羊水中一样,其实小宝宝出生后,面对陌生的世界,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很多专家都提倡给宝宝打襁褓,这样他会踏实,如果家人抱着孩子睡着了,把他放到床上,温度消失了,包裹感也消失了,他就会立刻感觉到危机,所以就会立刻醒来了,这是小动物的本能反应呢。
宝宝睡着了,如何放下他才不会醒?
宝宝如果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想把他放到床上睡的时候,应该先确保孩子睡熟了,由浅睡眠进入了深睡眠,如果不会判断,那就是试探一下宝宝,比如轻轻摇晃他,他发出哼哼声或者很快睁开眼睛,就证明他还是浅睡眠,此时放下他并不是好时机。
如果可以放下宝宝了,妈妈要调整双手的姿势,以便于容易抽手,放下时,最好先让宝宝的屁股先接触被褥,然后换手去接宝宝的脑袋,慢慢放下的时候,要观察宝宝的表情,如果他有醒来的迹象,可以俯下身子去抱抱他,轻轻拍打他的后背,让他感觉还是在怀抱中,然后稍等几分钟,他适应了整个环境后,再慢慢抽出手,给宝宝盖上被子,如果宝宝还很小,可以在宝宝的身体两侧挤上枕头,让他感觉有被簇拥的感觉,也会睡得比较安稳。
放下孩子最忌讳让孩子枕着自己的手臂,这样会很难抽手,更容易弄醒宝宝,不过还是建议不要抱着宝宝睡,形成习惯后也不容易改变,最好的办法是让宝宝独立入睡,尽量避免抱睡和奶睡。
另外,给宝宝建立吃-玩-睡的模式是最好的,宝宝吃完了玩一会,玩累了就睡觉,这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是玩-吃-睡,一个是不能保证宝宝是不是吃饱了,第二对宝宝的消化也不好,如果宝宝养成奶睡的习惯,也会很容易醒来,醒了就吃,还没吃饱又睡着了,这样频繁起来,妈妈也会感觉特别累。
关于宝宝抱着就睡,放下就醒,您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