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孩超市无助大哭,妈妈你做对了吗?父母的挫折教育别上错路

2019-07-27     沐妈育儿

路过超市进去买点生活用品,看到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站原地哭,还以为是走丢了,正准备走近问问,就看到一个年轻妈妈走过来说:妈妈在家告诉过你如果在商场超市跟妈妈走散了要怎么做,怎么就忘了呢?我没有丢下你,就是看看你能不能试试找到妈妈。

小女孩并没有因为妈妈的出现而马上开心起来。我再回味了一下她妈妈的话,难道是有意考验孩子吗?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会用故意制造困难的方式去考察孩子解决问题的问题。长此以往,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家创始人塞利格曼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念,称之为“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表现为因为反复的失败而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态。

通俗地说就是,反复经历失败,得不到帮助,只会让人放弃努力,对自身产生怀疑

有的小孩的父母就像超市小女孩的妈妈一样,希望从小就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长大后才会越挫越勇。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给孩子人为设置一些困境让他们自己去挑战,这种挫折教育的方法错了。

父亲陪孩子登山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父母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父母陪伴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挫折教育的核心是父母需要全方位的支持孩子

面对困难需要父母的陪伴是由小孩大脑的发育来决定的。大脑不同职能的部分并不会在同一时间全部发育完善,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发育较早,负责推理、决策、自我控制的前额叶要到20岁才发育成熟。

所以,挫折教育,需要父母先认知到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挫折?是需要去帮他们制造出来的吗?举2个例子:比如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走路不小心摔跤了,不要马上去扶他起来,而是让他自己爬起来;孩子玩具掉地下了,不要马上捡起来递给他,而是让他自己去捡。这些“小事”,其实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挫折教育。爸爸妈妈知道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鼓励孩子自己捡起来,在孩子成功后,会恭喜孩子“你做到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父母带给孩子的最佳挫折教育。

可是,随着孩子长到了3.4岁后,崇尚挫折教育的父母认为孩子需要独立的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而不再陪同他们一起去面对,就很可能导致孩子在心理上变成习得性无助,内心会一直经历着折磨,倍感痛苦,进而影响人生的发展方向。这样的结果,和父母培养孩子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

为孩子成功完成烘焙提供适宜的帮助

挫折教育的机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自然呈现,经历挫折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教育的机会总是转瞬即逝,父母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呢?

沐妈认为,父母做好以下三点,让孩子面对挫折不惶恐

一,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父母的爱是孩子坚强意志的后盾。

父母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沐妈认为,是在情感上理解孩子。我们家庭里,在这一点上沐爸是我的老师。我是在看了很多的育儿知识后才升级当妈,爱孩子的心毋庸置疑,在孩子3岁的时候,我也曾面临过教育孩子的困惑。那段时间沐爸总是出差,沐很调皮,我也不打他,就罚他站墙面壁思过(后来想想这么小的孩子会思什么过?),然后我发现沐开始偷偷啃手指,跟沐爸说可能心里有事儿了只能啃手发泄,得赶紧调整,沐爸说我不理解他。我是特别关注孩子心理发育问题的,在很自然的试了几个方法后终于改掉了啃手的习惯。3岁后沐爸总是提醒我要真正理解孩子,我也一直在这么要求自己。

父母不能对孩子只是指责或者完全消极,完全消极就是对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都只告诉他们“没事”“没关系”,然后没有其他建议了。只有真正的理解孩子,父母才会被完全信任,也只有收获孩子的信任后,孩子愿意说,说出来后父母才能很好的帮助孩子梳理情绪,一起面对挫折,解决问题。

真正的理解孩子

二、父母引导孩子提升对挫折的认知,让孩子知道失败和错误是人生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孩子害怕错误和失败,大多是在5~9岁期间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害怕失败,或者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做太多能力尚不及的事情),孩子往往也会害怕失败。

上个礼拜沐学游泳,他是个天性谨慎的孩子,喜欢水又怕被水淹死(他自己跟我们说的)。不出所料,沐一直都要扎两下就扒一下泳池边。教练是个很负责的人,说沐练习动作标准对他期望很大,准备把他带到中间赛道去逼他一下,结果没逼成功,因为沐不去,出来后跟我说沐胆子小,沐听到后就生气得哭了。我跟沐说:“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知道你是谨慎注意安全,但是游泳池已经是最安全的玩水地方了,有教练和安全员看着,你完全可以放心游,明天再试试?”,沐的情绪也平静了。第二天当着沐的面跟教练说:“孩子天生谨慎,他不是胆小,只是想确保自己的安全,教练您为他好是对的,谢谢您,今天您带他再试试看?”,果然可以不扒泳池边了。

如果当时我也跟着教练说孩子胆小,

哭什么哭,就错过了这次挫折教育的机会,让孩子从情绪中走出来,不要害怕失败,从之前的失败中体会到可以有进步的空间,情绪梳理好后就会积极主动的行动。

父母的爱是孩子坚强意志的后盾

三,父母要引导孩子,培养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孩子面对的困难最终都需要解决问题。比如考试没考好,怎么办?上课的课本没带到学校去挨了老师批评怎么办?在陪伴孩子处理完情绪也解决了问题之后,需要让孩子从这些经历中做一些思考,还会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吗?

总之,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是父母爱孩子的全方位的体现,是智慧父母的必修课。


作者简介:

沐沐妈妈,80后学习型家长,育儿道路上和智慧父母们一起精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9xOPGwB8g2yegND3V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