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坚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2020-01-07   闽北日报

在6日召开的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受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委托,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19年工作,提出2020年工作意见。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南平市委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努力为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贡献力量。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提升政治站位。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先后召开20多次专题会议,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增强政治责任。始终把人大工作放在全市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履职的全过程,对市委召开的重要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及时认真传达学习,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带头维护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党领导下重要政治机关的作用。

强化政治担当。发挥密切联系代表和群众的优势,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主题教育的深入推进,促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创造性地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有效解决一批事关民生、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

——始终坚持时代要求,更好发挥法规制度在地方治理中的引领推动作用

注重生态立法。着眼于发挥绿色生态优势,结合我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颁布施行《南平市城市绿地管理办法》,加强城市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升城市颜值,美化人居环境。着力织密绿色发展保护网,组织清理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启动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修改工作,开展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立法前期调研。

推进民生立法。紧贴民生关切,对《南平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草案)》进行二审,从完善管理体制、扩大供给增量、优化存量结构、规范停车秩序、促进智慧管理等方面,对停车场建设管理进行规范,推动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着眼于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开展以武夷新区为重点的城市规划立法前期调研。

提升立法质量。探索创新“从大主题谋篇、以小选题切入”的立法模式,形成生态立法的典型经验,获得福建省第二届“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机关体制创新优秀案例三等奖,并入选《新时代福建省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创新案例》。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动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紧扣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及七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助力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大创新”。开展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加强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推动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配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在闽的全国人大代表,在我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专题调研,为加快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

助推经济健康运行。着眼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听取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推动各项发展举措有效实施。强化预算监督,听取审议预算执行和决算的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审查批准2018年市本级决算、2019年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及预算调整方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营商环境改善。落实市委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项目提升年”“千企大走访大调研大帮扶”活动,常委会领导挂点重点项目,走访调研了三大工业园区和南铝、南纺、邵化化工等企业,帮助协调解决人才引进、职工医保等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发展。

推进新区新城建设。开展武夷新区与建阳区同城化项目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武夷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专项视察,在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推动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南平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实施,推动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武夷新区和延平新城。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持续聚焦脱贫攻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如期脱贫奔小康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推动老区苏区各项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脱贫攻坚、“圆梦村”建设调研和革命老区扶贫义诊活动,组织在南平的省人大代表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推动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大力推动生态治理。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借助第三方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加强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加大流域保护和治理力度,用法治力量保护碧水清波。听取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推动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件整改,持续巩固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效。

依法推进司法为民。执行难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上一年度常委会专项审议法院执行工作的基础上,主任会议再次听取法院执行工作报告,推动执行质效进一步提升。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情况的报告,督促加大宣传广度和深度,严格落实集体会商机制,依法精准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推动平安南平建设。

——始终坚持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深化“双联”工作机制。密切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扎实推进“双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动态》和省委《八闽快讯》专题刊载了我市深化完善“双联”工作、激发代表履职活力的做法和成效。

优化议案建议办理。建立健全代表建议办理效能考评办法,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重新梳理了“推动乡村民宿产业健康发展”等7件办理结果不满意或“被满意”的代表建议进行专项督办。

强化履职服务保障。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市县两级人大代表,赴全国人大深圳、青岛培训基地参加“农业农村”“财政经济”专题履职学习,推动解决履职能力短板问题。首次采取“代表自选分组线路”方式开展会前集中调研,240多名市人大代表参加了“武夷新区+县(市、区)”调研考察活动,为代表提高审议质量、提出议案建议、更好建言献策做好准备。

——始终坚持能力建设,努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大干部队伍

树立工作标杆。大力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传统作风,深入学习廖俊波精神,切实提振了干事创业精气神。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专业素养,配齐配强人大干部队伍。深入广泛开展“业务大学习、能力大提升”活动,促进人大机关干部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履职能力。

提升党建水平。围绕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持续发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积极探索创新人大机关党建工作。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方案。从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监督管理,支持派驻机关纪检组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增强宣传实效。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精心组织开展“我与人大”征文、书画摄影展等系列活动,有5件摄影作品在全省人大评选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居设区市首位。不断完善南平人大刊物、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展现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履职风采和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深入开展“地方人大工作与时俱进”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地方立法语言的运用和转换》获得全省人大系统二等奖。

常委会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省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积极配合开展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加强对县乡人大工作的联系和指导,积极宣传推广全市各地人大工作创新和经验做法。

新一年的主要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中共南平市委领导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实干拼创,充分发挥人大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为推进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强化思想引领,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

坚持理论学习走在前,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特别是今年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并贯穿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逐条逐项落细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重要举措。

——强化法治理念,进一步提升立法质量

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今年拟继续审议《南平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二审草案)》,起草并审议《南平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草案)》,提请审议《南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修正案(草案)》。同时扎实抓好武夷岩茶保护、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城市养犬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前期调研,为起草和审议相关法规草案打好基础。

——强化问题导向,进一步提高监督实效

坚持围绕大局、贴近民生、突出重点,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主动对标跟进,切实把打好三大攻坚战、助力“创新突破年”活动、推进“三大创新”、发展“四大经济”等作为监督重点,综合运用好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备案审查等法定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刚性,提升监督质量。

——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

进一步提升代表执行职务的服务保障水平,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继续深化完善“双联”工作,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的作用,丰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研究处理。

——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抓好自身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切实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深入学习廖俊波精神,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抓好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大干部队伍。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