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新闻发布会|杭州线下招聘全部转为线上招聘

2020-02-17   浙江新闻杭州

2月17日下午4时,杭州市召开第二十二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杭州市卫健委、科技局、富阳区、就业服务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杭州市卫健委通报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

杭州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应旭旻:

2020年2月16日0-24时,杭州全市新增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2例,为桐庐县病例。重症病例减少1例,治愈出院6例。

截至2月16日24时,杭州全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68例。其中:余杭区37例,桐庐县24例,江干区19例,萧山区18例(其中机场检疫1例),西湖区15例,拱墅区12例,上城区10例,钱塘新区8例,下城区7例,滨江区、富阳区、临安区各5例,建德市3例。累计出院81例(含核减5例)。

所有病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除现有的15例重症病例(其中危重5例)外,其余病例病情均稳定。

杭州全市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895人,已解除隔离医学观察5744人,尚有1151人在隔离医学观察期内。

研制出抗新冠肺炎2号方、3号方中药汤剂

一、疫情科研攻关

杭州市科技局在工作中突出结果导向和应急需求,充分发挥杭州高校、生物医疗企业、人工智能、医疗机构等领域优势,统筹科研力量,开展集成攻关和协同研究。

一是及时组织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围绕杭州市疫情发展特点,在杭州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的支持下,开通绿色通道,定向委托杭州市西溪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疗体系的建立及其疗效评价的研究”、杭州市疾控中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机制研究”等2项市重大科技项目(第一批),及时下拨科研经费400万元。

目前,杭州市疾控中心和市西溪医院承担的市疫情防控重大科技项目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杭州市疾控中心应用先进的纳米孔测序技术,完成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精确组装,八小时全基因组测定工作流,为快速掌握病毒溯源、变异和疫情扩散调查等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检测手段。

杭州市西溪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研制出抗新冠肺炎2号方、3号方中药汤剂。目前,确诊患者103人,中药使用率达到95%以上。截至2月16日,新冠确诊患者出院41人,使用中药38人,显示出中医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有较好的疗效。

二是鼓励科技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应用。及时摸底、收集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关疫情防控有关消毒、检测分析、药品研发等项目80余项,并积极推荐产品在取得监管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开展临床应用(试用)。比如,杭州优思达生物紧急研发的全自动POCT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成功投入浙一医院、浙一医院之江院区等临床验证使用。

三是支持杭州市科研力量参与国家、省疫情防控重大项目。2月8日,科技部下发了《关于发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杭州市科技局及时组织杭州迪安诊断等企业进行申报,争取科技部的立项支持。

同时,杭州市嘉晨西海(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疾控中心承担了浙江省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基因合成疫苗的研发”,目前也已进入动物实验。

二、服务科技企业复工复产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趋稳,杭州市科技局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努力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迅速为各科技孵化载体、科技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助力服务。

一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等费用,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经初步统计,杭州市有190家众创空间或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制定或研究通过减免或部分减免租金、工位费、水电费和管理费等方式支持在孵企业发展。目前已有103家平台给出初步测算结果,预计在疫情期间(2-4月份)为在孵企业减免相关费用3212万元。

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杭州市科技局贯彻落实《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加紧研究“国高企”认定奖励、省级和国家级孵化器认定奖励,全市预计下拨资金7.6亿元。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对担保到期的企业,自动往后延两个月,并正在研究担保费用减免方案。

三是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优化办事服务流程。如为聘外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外籍员工返杭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在疫情防控期间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杭州市科技局采用了“告知+承诺”方式,实现全程“不见面”网上办理;解决外国人申领“杭州健康码”问题,并于2月13推送外国人申请该码的英文指南,从而打通了外国人才返杭便利渠道。截至2月16日,共办理各类“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252件。

杭州市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冯慧卿介绍,杭州线下招聘全部转为线上招聘,目前共有5000多家单位招聘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