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旅行的时候发现街上有很多卖一种叫稍麦的小店,外形有点像包子,但又跟包子有明显差别,包子比较圆滑饱满,稍麦表面则相对比较皱,顶端是非常蓬松的花朵形状,稍麦是呼和浩特的一种特色美食,也是呼市人最喜爱的美食之一,它有很多不一样的称呼,烧麦、肖米、烧卖、稍梅等都是它的名字,呼和浩特的稍麦都是按斤卖,一般一个人买一两就够吃了,一两是八个的分量。
稍麦的味道非常美味,整体形状有点像石榴,表面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都广受大家的欢迎。
传说稍麦的起源在清朝的绥远,也就是现在我所在的呼和浩特,明未清初的时候,在呼和浩特旧城大召,有两兄弟在一间小店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老婆之后,嫂子要求要分家,包子店归哥哥两夫妻,善良的弟弟只能在包子店帮他们打工,平时负责包包子和卖包子,除了三餐可以饱腹之外没有任何工资和收入,为了可以存钱娶媳妇,平时蒸包子的时候另外做了一种薄皮开口的“包子”自己分开来卖,卖包子的钱要给哥哥,稍卖薄皮包子的钱就自己积攒起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薄皮的“包子”广受大家的欢迎,于是取名为“捎卖”,后来演成现在的“稍麦”等称呼。
稍麦是回族的传统食品,但南方回民的稍麦与北方回民的做法却不相同,北方回族的稍麦一般是以牛羊肉为主加入大葱、萝卜等东西为辅,南方的回民一般称为“烧卖”,里面的馅料则以糯米为主,以牛羊肉为辅,虽然口味上略有差异,不变的是在当地都是广受欢迎的美食。
现在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不同品种的“稍麦”,各种用料和品种也变得非常丰富,如广州的干蒸烧卖、安微的鸭油烧卖、苏州的三鲜烧卖等,各个地方都各具特色,不变的是人们对它的喜爱。
作者介绍我是背包客炒饭,男。一个喜欢独自旅行的背包客,一个人去过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云南、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方。正在环游中国,平时分享一些旅行攻略和旅行见闻,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