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穗小鱼
题记: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她以其真实自然的笔触,海一般的激情,刻画了一个敢于冲破世俗与偏见等重重樊篱,争取人格独立和幸福的新女性形象,永久地屹立于世界文学艺术的舞台之上。
尤其是简.爱的那句:“我贫穷,卑微,不出众,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越坟墓站在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
这句话,是简.爱发自肺腑的呐喊,喊出了女性向往自由平等的声音,喊出了女性渴望被尊重的气焰,更喊出了女性需要精神独立的忠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开放的思想奔流不息,曾经对女性的不屑、怠慢与歧视也在时间的隧道中慢慢湮灭。但是,简.爱这一经典形象依旧历久弥新,启示和鼓舞着亿万女性。
爱的炽热但不卑微——站着爱,而不是跪着求
主人公简.爱出身卑微,其貌不扬,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院长的冷酷......,这些悲惨的际遇并没有摧垮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渴望。她从不向命运低头,更不会自甘堕落。在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新女性的自尊、自重、自立和自强。
简.爱和罗切斯特一波三折的感情是小说的主线,罗切斯特是身份高贵的庄园主,世俗和偏见是横隔在他们中间的沟壑。婚姻自古以来便讲究门当户对,不仅在封建的东方大地,在大洋彼岸的英国更甚。当简.爱发觉自己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没有退缩,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更重要的是她爱的不卑微,不怯懦。简单地说,她是站着爱,而不是跪着求!
一个穷教师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英伦大地无异于晴天霹雳,更何况他们年龄相差二十岁,所以这本身就是对世俗和偏见的最大挑战。但是简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更不畏世俗的拉扯,她爱的坦坦荡荡,爱的不卑不亢,她既不献媚,也不屈从。可以说,间的爱是强烈而理智的,是一种彰显人格独立的爱,是一种挺直脊梁的爱。
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贵族小姐英格拉姆时,她愤怒地说:“我贫穷,卑微,不出众,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越坟墓站在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她爱的不是罗切斯特的财富、家世、地位,而是他们的灵魂相通。
反观当下,有些人为爱痴狂,甚至着了魔。为了得到那份爱卑躬屈膝,把自己的尊严扔到了一边,做人的底线一降再降。比如过分地讨好对方,做出毫无原则的让步,违背着自己的价值观,甚至伤害到了自己的亲人。精神独立、保有尊严和守住底线,是美好爱情的基础。如果精神上不独立如何与恋人平等相处?爱情又如何抵得住住时间的消磨?婚姻的“围城”又如何圈得住外界的诱惑?
且不说,爱的不对等,会造成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如果这份爱失去了平等和尊严的准绳,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卑微渺小,那么你们的爱情也就变了味道。即使有幸走到了一起,婚后的保鲜期也一定不会长久。一旦婚姻没有了当初的激情,这种精神不独立的婚姻定会矛盾重重,以至于最后一别两宽,甚至闹得不可开交。
精神独立并不意味着强势,也不意味着难以相处,而是像简爱这样,温婉而柔韧,爱的有脊梁。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是双方精神的平等。没有人格平等作为婚姻的基础,婚姻的大厦怎么耐得住“雷电、风雪、雾霾”。地基不牢,空有一派繁华,终将是昙花一现,一地凄凉。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
还记得,张爱玲送给胡兰成的那张照片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和胡成兰
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卑微的爱情,真的能开出花吗?即使开出了花朵,又能娇艳多久呢?
否则,张爱玲不会爱的如此心酸,如此痛楚,如此不能释怀。以至于在与胡成兰的分手信中写道:“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很长。”
不免让人唏嘘,却又怒其不争!
即使再伟大的爱也需要回声。所以,恋爱中的男女,一定要记住:所有的付出都要有尊严,所有的牺牲都要有底线,独立的人格和精神是婚姻的凝固剂,会让你们的婚姻更长久,更美好。
爱的纯粹,不掺杂任何功利——绝不做“金丝雀”
两颗互相倾慕的心即将走到一起,但是在简爱和罗切斯特手牵手走进婚姻殿堂的那一刻,一个不速之客闯进来,指着罗切斯特,说他是个“伪君子”,是个有妇之夫。这句话犹如五雷轰顶,在简爱纯净如雪的婚姻观里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简爱不愿做“攀高枝”的功利之人,即使当时她已经成为罗切斯特的未婚妻,但依然保持着自我,坚守人格的独立。她固执地提醒着罗切斯特“我是一个穷姑娘,没有姿色......”,她拒不接受未婚夫赠送的昂贵礼品。她不在乎金钱地位,更没有把这场婚姻当成跨入贵族社会的阶梯。她把自己的尊严看的比天还大,她把婚姻的纯洁看的比雪还纯!
有人说:
人,不因漂亮而可爱,却因可爱而漂亮。
简爱无疑是属于后者。她的可爱,在于她爱的漂亮,爱的纯净而美好。
当简爱知道罗彻斯特已经有了妻子,为了得到自己的爱而欺骗自己时。她觉得自己的人格被侮辱了,她认为欺骗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这份爱的不尊重。她拒绝做罗切斯特的情妇,更不愿破坏他的家庭。在她看来,情妇永远是男人养的金丝雀。这对于追求独立人格的简爱来说,无异于是一种折磨。
于是,她带着痛苦的爱情和她的人格自尊,冲破了罗切斯特的眼泪和万缕柔情的羁绊,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府。即使,她知道:“再也不会有人这样爱我了,我将永远也不会再受到这种给予美丽、青春和优雅的甜蜜的尊敬了。”但是,为了保持自己人格尊严,坚守爱的纯净而美好的执念,她还是决绝地离开了罗切斯特。
不由地想起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简爱拒绝做“凌霄花”,也拒绝做痴情的鸟儿,她要做的是自己。她想要的爱情是纯洁的,不能掺杂任何杂质,一如她爱罗切斯特爱得那么纯粹一样。
如今,在唯利是从的年代,“功利”成为了我们身上的标签。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项选择,都要权衡功利。爱情,自然也不例外。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在意“门当户地”;不然,也不会有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
但是,功利是悬在婚姻里的一把刀,只会没日没夜磨蚀彼此的心。逐渐的,随着激情的消失殆尽,婚姻里只剩下了利益的拉扯。
《恋爱先生》里的辛芷蕾和李宗翰这一对CP,像极了生活中的男男女女。即便在一起生活很多年,也一样会被爱情折腾到面目全非,到最后,只剩下了功利和一地鸡毛。被爱情伤害的女人,或许到了最后,只能通过让男人“净身出户”的方式,才能施加给这个男人一些惩罚,并依此挽回自己的些许尊严。
《恋爱先生》剧照
我们且不谈柏拉图式的爱情,也不想把爱上升到弗洛姆认为的“爱是一种艺术认知”的高度。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爱情的样子就是一起面对柴米油盐,一起抵抗是是非非。就像很多过来人说的那样,爱情终究是会平淡的。一个人或许只有懂得了如何应对平淡,接受平淡,才能在平淡中获得慰藉和快乐,才能在婚姻生活中走的轻松而自如。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然不负相思意。”这才是让人向往的爱情。记得,鲁迅先生每次都会亲自走到邮局,把对许广平的思念情谊,轻轻地放在邮筒里。道一句——“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美好爱情吗?
当下,很多人都坦言,如今兜里如果没有几个钱,还真不敢轻言“爱”这个字。一是,没有底气;二是,穷让“爱”变得奢侈。所以,人们不得不功利,不得不困郁于现实。毫不掩饰地用物质去堆砌爱情的保障和安全感,似乎只有物质基础越厚实,婚姻的围城便越牢固。
我们无意于对尘世间的男女“过于现实”的姿态横加指责,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描绘的孙少安和何秀莲的爱情一样,“婚姻,毕竟不是恋爱时的风花雪月,更多的是要面对婚后的柴米油盐。”为了不被婚后的是是非非熏得昏昏沉沉,寻找伴侣时把目标定得高一点,把物质看得重一点,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是,能否在爱情天平的一端放上“物质”的同时,也在另一端加上涵养。这样,婚姻之路才能走的平稳,走的久远!
爱的真诚且执着——没有营养的“爱情快餐”不吃也罢
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后,孤苦一人漂泊在外,这是她生命中比较黑暗的时期。但是,即使前路茫茫,她并不畏惧。她的心不是茫然的,她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自由、平等、自强在她自小和命运抗争的过程中,早早地融入她的血脉。
期间,牧师圣约翰向她求过婚,但不是基于爱,而仅仅是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助手。简爱果断地拒绝了他,在简的心中,婚姻是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她和罗切斯特的爱情观是无比契合的。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罗切斯特对简爱倾慕的表述。
“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特别是像现在这样,你靠近我的时候,我左边肋骨下的那一个地方,似乎有一根弦和你身体同样地方的一根类似的弦打成了结,打得紧紧的,解都解不开。要是那波涛汹涌的海峡和两百英里左右的陆地把我们远远的隔开,那时候,我内心就会流血”
“对于只是以容貌来取悦于我的女人,在我发现她们既没有灵魂又没有良心,在她们让我看到平庸、浅薄,也许还有低能、粗俗和暴燥的时候,我完全是个恶魔;可对于明亮的眼睛,火热的灵魂和能屈而不能断的性格,我却永远是温柔和忠实的。”——摘自《简爱》
这话既打动了简,也打动了读者。带着这份美好她拒绝了牧师的求婚,她像牵牛花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蜿蜒前行,不断朝着阳光之处攀爬,用自己不屈和拼搏书写着越发精彩和灿烂的人生。就像简爱自己所说的:“我希望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样勇于生活。”她的眼中尽是美好:“太阳在五彩缤纷的东方出现,阳光照耀着枝叶盘绕、晨露滴滴的果树,洒落在树下宁静的小径上。”命运给简爱作了一系列不公平的安排,可她并未束手就范,而是奋力抗争,激流勇进。
当她再次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时,此时的她不仅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在经济上也是独立的。尽管罗切斯特已经不再富有而且已经残废了,尽管简爱已从一个贫穷的家庭教师成为一个拥有巨款的上流女士,但她还是和罗切斯特结了婚。这是一种超越庸俗物质的爱,也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爱。
她嫁的义无反顾,就像当初她离开时的义无反顾一样。我们且来听听他们的对白。
罗切斯坦:“简,你肯嫁给我吗? ”
间:“肯的,先生。”
罗切斯特:“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侯他的人。”
间:“是的,先生。”
罗切斯特:“当真,简?”
间:“完全当真,先生。”
简短的几句对白,却把间的人格魅力衬托得无比高大。她活得通透而自强,爱的包容而执着。试问,当今我们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偶然间,在网易云音乐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上了床也没有结果的年代里,曾经那些牵过手就是一生的爱情,已经很远了……。
深以为然!
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好像现在的爱情也变得越来越廉价了。“快”是当下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赚钱要趁早,成功要趁早。就连爱情都是速食型的,婚姻也是快餐式的,一切都那么匆忙,我们根本无暇等待和守候。于是,很多心酸和变故让爱情的方向变得扑朔迷离,让曾经的痴心绝对演绎成了一场无间道。
甚至,有人把这份几乎毫无营养的“爱情快餐”,进行了明码标价,你有多少钱就点多少钱的“快餐”。
在这个“快餐社会”里,《致橡树》好像是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爱情挽歌。灯红酒绿的诱惑,浮躁膨胀的荷尔蒙,让我们已经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地经营自己的爱情了。
爱情,对于一些人来说,已经沦为流水线输送出来的一个“汉堡”。饿了,拿起来就吃。吃完了,抽出纸巾,擦擦嘴角的油腻。
简单而快速,无情而悲壮!
人生最幸福的莫过于“有人激情过你的时光,也有人会温柔你的岁月。”
穿梭在这繁华而孤独的世界,片刻的欢愉后终究逃不脱空虚和彷徨。那些激情过你时光的人,不一定会陪你走到最后。
人生的旅程很长,也很短。
繁华落尽,当一切归于平淡时,能有个人陪着你一起吵吵闹闹,缝缝补补,牵手一片宁静,守护一份美好。人生便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