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领养的"子女",长大后都会去找"亲生父母"?原因难反驳

2020-09-21   鲸鱼奶妈

原标题:为什么领养的"子女",长大后都会去找"亲生父母"?原因难反驳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近些年来,我国不孕不育人数增长明显,这主要与不断增大的生活压力以及年轻男女生活作息不规律有关。

在这些患者当中,有一部分可以借助试管婴儿技术顺利当上父母,但还有一小部分患者依然无法恢复生育能力。

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领养一个孩子。

曾先生夫妇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十五年前,曾先生的妻子被查出卵巢功能缺陷,机体无法排出正常、健康的卵细胞。

这个消息对于十分喜爱孩子的曾先生夫妇而言,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曾先生夫妇下定决心克服血缘关系的心理障碍,到当地儿童福利院办理手续并领养了一个一周岁大的男婴。

在曾先生夫妇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很快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经过一番慎重的商议,曾先生夫妇还是决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免孩子今后无意中察觉到这个信息,反过来责备夫妇二人自私无情。

起初曾先生夫妇认为,孩子自记事起就一直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早就把他们视为真正的亲人,即便知道亲生父母,也不会有特别大的触动。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孩子在得知曾先生夫妇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以后,铁了心要找到真正的生父生母,这让夫妻俩十分为难。

"我大概能体会他的心情,但与此同时我也很担心孩子在见到亲生父母以后选择留在他们身边。"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曾先生夫妇先口头应允了孩子的请求,随即又提出必须考上重点中学以后才能去的条件。

一晃眼,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也告一段落,凭借优异的成绩,他顺利考上了市里最优秀的中学。

看着眼前这个优秀的孩子,曾先生夫妇既欢喜又忧虑。喜的是他们把孩子培养得十分出色;悲的是孩子的优异表现很可能会成为他离开夫妇二人的伏笔。

最终,曾先生夫妇还是兑现了承诺。在福利院的帮助下,他们很快便找到了孩子的亲生父母。

事实证明,曾先生夫妇的担心是多虑的。在见到亲生父母以后,孩子并没有提出离开曾先生夫妇的想法,也没有答应亲生父母回到他们身边的请求。

自此,孩子再也没有向曾先生夫妇提起过生父生母的事情。

后来,曾先生也问过孩子当时的想法,他回答道:"我虽然不明白他们那时候为什么要丢掉我,但我知道当父母要有责任感,他们没有。"

事例分析

不只是曾先生的孩子,很多领养的子女在得知自己的身世以后,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出想要见生父生母一面的要求。

对此,很多养父母都担心孩子会就此弃他们于不顾,但孩子其实并不是这么想。

绝大多数时候,孩子想见自己的亲生父母,无非就是希望能够知道自己归根何处,又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遭到父母的抛弃,仅此而已。

在情感方面,亲生父母虽然赋予了孩子生命,但是多年来缺席孩子成长所留下的空缺,早已不是"血缘关系"四字可以弥补的。

写在最后

亲情是维系亲子关系的核心,真正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亲情温度的人,才会得到子女的信任与情感反馈。

对于亲生父母而言,既然选择生下孩子,那么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赡养他的职责。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都只会被视为粉饰过错的借口。

对于养父母而言,虽然孩子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但这并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夯实。相信每一份付出总是可以得到应有的回馈。

我是鲸鱼奶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每天记录和分享不同的育儿知识及经验,喜欢文章请关注我。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