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全省高三初三复学后,安顺市校园心理防“疫”出实招,通过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开展精准辅导、增设课外活动等关爱活动,有效缓解了学生因紧张、烦躁、害怕等负面情绪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从“心”开始,对症下药,筑牢了师生的“心理防线”。
点面兼顾,心理辅导不缺位。
近日,安顺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凸显人文关怀、积极正向引导,加强家校联系,创新工作举措,面向高三初三师生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减轻疫情和升学压力对师生造成的心理伤害,积极预防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安顺市教育局还组织全市心理健康专家成立了安顺市教育系统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服务志愿队,为全市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与此同时,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专题活动。入校一周来,西秀区高级中学三位心理咨询老师根据每班每天活动课安排,与班主任协商后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为“疫情下学生心理辅导——自我心理辅导”的心理疏导课。同时针对个别心理难以自我调节的学生进行个人心理疏导。安顺学院附中心理健康老师在各班开展了“疫情下的心灵防护”专题讲座,对疫情期间高三学生学习和生活面临的各项难题进行悉心指导。开发区幺铺中学心理咨询室每天中午正常开放,在此基础上开设了网络心理咨询辅导站,线上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
动静结合,体艺活动不缺课
针对进入高(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个别学生思想日益浮躁,焦虑紧张情绪突出等实际,安顺市各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有效调节师生身心压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斗志和拼搏精神。面对疫情,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为全体高三同学编排了室内课间操,丰富了学生课间操活动的内容,也满足了学生在学业压力下对健康的需求。同时利用每天的课间、午间和晚餐时间通过校园广播系统为同学们播放轻音乐或经典诗文朗诵,帮助同学们舒缓身心,调节情绪。此外,学校还在周六晚上为高三的住校生安排一次观影活动。通过观看励志电影,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有效缓解了学生焦虑、紧张的畏惧心理。紫云学校充分利用乡村学校文化宫,增设舞蹈、美术以及棋艺等课程,通过开展集体游戏,举行象棋、乒乓球、拔河、羽毛球等游戏式教育方式消除负面消极情绪。《特殊时期成就特别的你》《青年人的奋进是国家富强的强大力量》等一篇篇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广播演讲稿让同学们算清了“三笔帐”:时间账、健康帐和荣誉帐。纷纷表示将争分夺秒,将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努力备战中高考。全市各学校结合区位优势,突出心理疏导和体艺教育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探索出特色鲜明、动静结合、体艺融汇、全员参与的健康守护之路。
内外联动,暖心交流不断线
生活即教育,经历即成长。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一位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加入到这场生命教育中来,用真情、爱心为学生撑起一方晴空。安顺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要因人施策,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做到精准关爱,一人一策。对外地返校的师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学困生,要安排年级主任、班主任联系,给予特殊关爱,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学校的关怀。
高三年级正式开学后,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两名校医和市卫健局派驻学校的两名医生坚持24小时全天候住在校内,时刻关注师生的健康情况。派驻医生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教大家健身操,为师生提供暖心服务。谈到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班级管理工作,很多班主任都会用“非同寻常”来形容。“现在的班主任已经不仅仅担起教师一职,很多时候还是‘保健医生’‘心理医生’‘家长’‘同伴’...比如每天的晨午晚三次体温检测、陪餐并维护就餐纪律,特别是学生封闭在校园后,与家长的通联系全靠班主任”。为了让家长们放心安心,班主任们都会格外关注班级学生的情况,适时发送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图片或短视频到家长群,让学生家长及时掌握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疫情期间,安顺市通过“三封家书”(致高三初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全体学生的一封信、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暖心提示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各学校通过微信、QQ、设置咨询服务电话、面对面沟通交流等方式让“爱”不断线。
(文章来源:安顺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