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或在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持久和稳定的发展,都是结合了本地化条件基础上的本地化创新。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退中国的外企。
过去大概30年中,中国在零售创新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便利店。7-11的在中国遇到了挑战:食品加工供应链不成熟,中国的食品工业在中后台的发展和质量不发达。中日饮食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喜欢热但非复热食品。中国城市地带分布不均匀,很多地区人民未能适应这种便利店的服务。
过去几年,在便利店的创业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方向。有人仍然在利用鲜食尝试带客到店,将鲜食换成了我们熟悉的包子等;有人在尝试无人零售,希望重新解决成本问题;还有人做新零售中的生鲜便利店;也有人花了非常大的精力,想去把中国的夫妻老婆店改成像7-11一样的店,结果却并不如人所愿。
我们再来说一说退出中国的亚马逊,亚马逊宣布电商业务从中国撤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亚马逊做到今天,作为全世界最领先的零售企业,它提供的并不是让买不到东西的人买到,而是如何能买得更简单。亚马逊在当时美国的零售环境和本土化中,叠加了第一次互联网后,选择了用户最不好穷尽式浏览和购买的品类——书,且标准化和仓储成本都相对好。同时它解决了物流和配送问题,这针对当时美国的成熟用户而言,就解决了足不出户购物的便利性,因之推动了亚马逊的发展。
但这个模式在中国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因为中国有全球最全的供应链和生产能力,同时又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亚马逊通过全球采集供货再到中国消费者的手中,效率是低了点。
在中国的打车市场,滴滴、快滴两家打车公司都是从出租车开始,而Uber是从专车和快车开始的。
以专车和快车的服务来看,很有可能它每一趟送达用户,都需要单独为其开过去,载到目的地之后,司机再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等下一个客户。由于其一车一人的模式,对路面的有效利用率比较低,且还浪费了一定的路面资源,所以长期看,该模式会有非常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今天中国的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机会,也能够更容易地找到10年或15年之后的最伟大的企业,从今天开始应该在哪些方向上、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逻辑。